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林安梧教授在《船山学刊》发表学术论文
近日,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特聘教授林安梧在《船山学刊》2025年第4期上发表了题为《六经责我开生面:论“存有三态论”与王船山人性史哲学的关联》的高质量论文。

文章探讨“存有三态论”与王船山人性史哲学的理论关联,旨在揭示当代中国哲学如何借传统思想的创造性转化回应现代性挑战。王船山以“气本论”为纲,主张“理气合一”“体用不二”的动态本体论,并以历史辩证法与经典诠释学为方法,为人性史研究奠定深层架构。“存有三态论”提出“根源—开显—执定”的存有模型,凸显历史性、实践性与整体性。方法论上,船山“理势合一”“两端一致”的辩证思维被提炼为“存有开显”原则,并展开为“道—意—象—构—言”五层诠释学,实现经典诠释与本体诠释的会通。这一转向标志着后新儒学由心性论迈向存有论、由主体性转向场域哲学,并融汇中西资源,以回应意义虚无与工具理性异化。“存有三态论”既是对船山哲学的现代重构,亦彰显中国哲学的主体性重建,是传统与现代辩证综合的当代儒学创新,其文明对话潜能在于提供非西方现代性的理论范式,助力生态哲学与跨文化理解等全球议题。
《船山学刊》创刊于1915年,由湖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管、主办,是我国现存办刊时间最久的思想文化学术期刊。该刊以船山思想研究为核心,以倡扬湖湘文化为主旨,同时兼容儒、佛、道及中国传统学术文化研究。现为船山学及湖湘文化研究领域中最有权威的刊物,被确定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等多种检索对象,2007年至今为中文社会科学索引(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
文:丁泽楷 封莹
审核:翁祥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