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社新闻
哲社新闻
“哲学神话学——从德国古典哲学到现代”工作坊新闻稿

 2023年12月16-17日“哲学神话学——从德国古典哲学到现代”工作坊在山东大学召开。会议由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山东大学“文明互鉴视域中的汉语哲学”创新团队、山东大学中国诠释学研究中心联合主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山东大学等海内外高校的3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与会的专家学者围绕着会议主题进行了深入地交流和讨论,充分展示了国内哲学神话学研究的最新成果。

16日上午的开幕式由王丁副教授主持,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刘森林教授,中国诠释学专业委员会会长、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傅永军教授出席并致辞。刘森林教授对与会专家学者表达了欢迎和感谢。他强调,神话是一条从德国古典哲学到现代没有得到应有重视的线索,加强哲学神话学研究对于重新反思启蒙理性对神话叙事的否定、全面理解德国古典哲学乃至整个西方哲学有重要意义。傅永军教授指出,哲学神话学研究拓展了整个外国哲学研究在山大的布局,能够发掘叙事传统对西方哲学的整体影响,本次工作坊具有开创性意义,拓宽了传统文学和民俗学研究的现状。他认为,哲学神话学关注人类思想演变的路径以及古代生活和现代生活之间的联结,由此可以延伸到对中国现代性问题的思考。

开幕式结束后是基调报告,由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文史哲》编辑邹晓东副教授主持,傅永军教授作了题为“神话、叙事与辩证法的起源”的主题发言。傅永军教授认为,希腊哲学在最初的意义上与神话叙事不可分离,即一种关于一个匠心独具的秩序化的宇宙或自然的话语,在这一基础上逐渐获得了逻辑的形式,并最终发展为辩证法这一方法。神话思维根植于对本源的追问,试图破除混沌,为世界的结构和秩序找到一个根据;而逻辑则诞生于祛除神话当中的不确定性,走向普遍性和确定性的需要。他强调了神话叙述的三个特征:第一,神话是一种松散的、不严格的论证;第二,神话是一种模糊性思维,命题间没有必然的相关性;第三,在神话叙事中,宇宙充满了力量和生命力。傅永军教授指出,神话中蕴含了共同体对自然界和其生存方式的集体理解,一个群体遵循的行为规范和价值秩序,其根基并非逻辑论证,而是源于对叙事传统的共同信仰,因此,遵守这些规范并反思神话传统在理解共同体生存方面的重要性,显得尤为关键。

之后与会专家学者进行了六大场次的讨论和报告。第一场次会议由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王强伟副教授主持,上海外国语大学全球文明史研究所唐均教授作了关于“希伯来圣经记忆古埃及创世神话的语文学透视”的报告,考察了希伯来经典文献当中的词语与古埃及语言之间的关联,说明了希伯来人创世观如何受到巴比伦和埃及文明的影响。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张羽佳副研究员的报告以“诸神消隐的时代,神话何为?———以对普罗米修斯神话形象的诠释为例”为题,讨论了浪漫主义、存在主义、哲学、青年黑格尔派等角度分析了普罗米修斯形象的不同解读,在此基础上她思考了一种神话与现实生活的重新结合的可能即让哲学成为神话学的“理性的神话学”。温州理工学院文传学院李包靖教授在“自然与恩典的和解——从歌德的诙诡之论谈开去”的报告中分析了对歌德“唯有神自己才可反抗神”这句话一神论、多神论、泛神论视角下的解读方案之下的解读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布鲁门贝格的解读方案把亚里士多德的“灵魂遍及万物”嵌入三位一体的思想体系之中。

第二场会议由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吴童立副教授主持,首先作报告的是四川美术学院通识学院宋慧羚讲师,她在报告“弗·施莱格尔对诗与神话的重构”中认为,弗·施莱格尔对诗与神话的呼唤和重新定义,实际上是德国早期浪漫主义用来对治启蒙主义的弊端和现代性困境的解药,并追溯了这一解读与柏拉图《会饮》篇中强调的“爱”的哲学传统的关联。山东大学邹晓东副教授在报告“从‘诸神’到宇宙整体作为‘一神’——克塞诺芬尼的神话批判及其对苏格拉底—柏拉图的影响”当中分析了克赛诺芬尼的一神观,他认为克塞诺芬尼的批判切中了多神论无法承担起人对其生存论上的依靠的问题,然而克塞诺芬尼的一神观缺乏宗教所需要的启示性因素。

16日下午的第三场会议由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张晋一博士后主持,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雷欣翰副教授在报告“鲲鹏:中国哲学神话一例”提出,在《逍遥遊》的鲲鹏寓言中的主角是生命的两种形式,“龙”是象征一岁二分法的典型意象;鱼化为鸟和“野马”“尘埃”的意象结构暗示鲲鹏的上升是“生命”本身的流动。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中文系李喆讲师的报告“神话隐喻与历史记忆——以先秦豕韦传说演化为中心”指出,豕韦 “挈天地”的神话叙事指向了先于逻辑概念和表达方式之上的隐喻思维。南开大学李菲博士在“德国浪漫主义传统中的想象力概念”的报告中认为,早期浪漫派借助神话重申想象力创造活动的自主性反驳启蒙理性影响下的叙事方式,目的在于通过神话的思维方式保留一种被理性达不到的无限性、创造性。山东大学博士班超的报告是“目的论世界图景与斯宾诺莎的动力因革命”,他认为,斯宾诺莎分析批判目的论世界图景的起源的基础上,以动力因、自然法则来重新界定宇宙的基本因果架构,最终实现了世界图景的数学化、机械化这一革命性转换。

第四场会议由东方出版中心编辑陈哲泓主持。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饶静副教授在报告“无器官身体与创世神话:神话思维的具身性阐释”当中指出,“无器官身体” 呼应着创世神话中的宇宙卵以及混沌意象,在德勒兹的思想体系中象征着创造性的生成本源。中国计量大学人文与外语学院李贯峰讲师在报告“布鲁门贝格的绝对隐喻与隐喻学的任务规划”当中提出,布鲁门贝格通过借鉴维柯和康德对想象力在认识中基础性作用的阐释,将表达思想底层结构的基础状态隐喻称为绝对隐喻,塑造了一个具有意向性导向特征的隐喻空间。南京师范大学叶仁杰讲师在报告“戏剧中的生存伦理——论本雅明对守护神(daimon)的阐释”当中认为,古希腊的“daimon”概念在本雅明的语境中有两个相反的面貌,在戏剧中品性和行动的优先关系区分了二者。中国人民大学崔子鹏博士在报告“直面绝对:布鲁门伯格神话观的哲学基石”中讨论了布鲁门伯格哲学当中“绝对”概念的内涵并指出《神话研究》提出了应对“绝对”的方法在于以“命名”为核心的神话创作。

17日上午的第五场会议由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张红军副教授主持。比勒菲尔德大学林萍博士作了题为“《国家的神话》——卡西尔第二个神话概念?”的报告,她认为在卡西尔的体系里,神话这个概念在文化批判和国家政治的不同语境下会根据卡西尔叙述的重心而呈现不同的面相。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的张婧仪博士在“卡西尔与海德格尔关于哲学起点的争论”报告当中认为,卡西尔以神话隐喻的方式暗示对人的存在也进行彻底消解,因此他对于哲学起点的追问比海德格尔更为彻底。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冯庆副教授在题为“德意志审美启蒙中的理性与情感——从鲍姆加登和莱辛到‘新神话’”的报告中指出,浪漫派的“新神话”设定是鲍姆加登到莱辛的理性主义审美启蒙策略的一种激进延伸,对20 世纪美学家、文论家们产生了重要影响。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梁乐睿副教授在“卡西尔与布鲁门贝格论神话”这一报告中分析了布鲁门贝格对卡西尔的两个批评,认为卡西尔对神话的理解并不像布鲁门贝格所批判的那样,缺乏存在论根据,也并未带有浓厚的目的论色彩以及强烈的启蒙乐观主义,同时卡西尔也意识到并试图回应各个象征形式的特殊性与体系整体性的矛盾这个问题。

第六场会议由安徽大学哲学学院余君芷副研究员主持。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蒋益讲师首先作了“‘理性神话’为伦理共同体奠基——论《德意志观念论的最早体系纲领》的实践哲学意涵”的报告,他提出,《体系纲领》试图以一种审美的精神哲学为根据,重建一种弥合个人与国家、阶级与阶级相对立的“理性神话”,确立一种真正实现了“普遍自由和平等”理想的伦理—政治方案。辽宁大学王筱蕾老师作了“谢林神话哲学对历史阐释的探析”的报告,她认为,神话哲学被谢林理解为人类的绽出与遮蔽的上帝之间的历史演进研究,通过潜能阶次的方式上帝最终被确立为真正的本原和理性科学的终点。北京大学哲学系潘楚璇博士在报告“原初一神论、多神论与启示——论谢林的宗教史观及其意义”当中提出,谢林反驳了多神教在先论和启示在先论,确立了从原初一神论到多神论再到启示一神论的宗教发展顺序,在绝对者本身的运动中找到了人类宗教意识的发展的必然性的真正根据。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王丁副教授在报告“体系中的醉与梦——谢林晚期哲学中的狄奥尼索斯形象”当中分析了狄奥尼索斯在谢林哲学不同时期当中扮演的角色以及与谢林体系构造之间的关系,并指出这主要根源于对人类自由问题的思考。

会议闭幕式由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梁乐睿副教授主持,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副院长冯波教授,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傅永军教授分别作了闭幕式致辞。冯波副院长再次对各位专家学者克服困难前来参会表示欢迎和感谢,并强调了此次哲学神话学工作坊对山东大学外国哲学学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他指出,此次会议融合了“叙事与诠释”这一山东大学外国哲学新兴特色研究方向的最新成果,能够深化该领域的研究,推动以研带教、科教融合,将这一特色鲜明的学术优势转化为教学优势。他希望这次工作坊能够继续举办下去,成为具有学术影响力的学术论坛,成为新文科战略下与中国哲学、美学乃至于文学、历史学等各学科交叉研究的桥头堡。傅永军教授赞扬了青年学者们主动拓展新研究领域的学术勇气和热情,表达了对哲学神话学在中国学界发挥更大作用的期待。他认为,本次论坛获得的热烈反响展现了我国哲学神话学研究领域的活力与新态势。这证明了哲学神话学研究在反思人类历史、理解当代生存状态以及对现代性秩序的影响等哲学问题上具有重要价值。他希望青年学者们能够继续深化这一领域的研究,从哲学史的角度出发,努力探索和重新勾勒西方哲学中的神话叙事线索,为学科发展贡献新的力量。

本次会议是中国哲学界首次举办的哲学神话学会议,与会学者围绕会议主题展开了深入、友好而热烈地交流。与会学者充分肯定了本次工作坊的价值和意义,对哲学神话学的未来发展满怀期待。此次会议的成功举办,展示了哲学神话学研究的新兴成果和繁荣向上的新局面。

   

                                                                                                                    文:王学庆   图:许增远

审核:梁乐睿 翁祥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