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社新闻
哲社新闻
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召开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汇报交流会

为推动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发展,深入研究教育教学改革,6月6日,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于知新楼A115组织召开了2022年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结题会和2023年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中期报告会。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副院长吴童立主持会议,12位学院教育教学改革项目负责人参与会议并分别进行了汇报。

会上,黄春蕾老师就《社会工作专业<新生研讨课>》项目对新生研讨课的教学模块与教学形式进行了详细介绍,并结合实际教学实例做了感悟分享。舒萍老师针对《跨学科理论课程的实践救学模式研究》项目,对项目中田野调查环节展开了详细报告,并从调研的全过程对研究实践的突破做了分享交流。董春老师就《<周易>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项目,根据当前的阶段性成果,对周易在当代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进行了介绍,并对项目未来开展计划进行了介绍。于志强老师对《<个案工作>体验式教学与社会工作实验室平台化建设》项目进行了介绍,报告了教学改革的实施过程中的创新性尝试。李海涛老师对《专业创新教育实践与五育并举融合模式探索研究》项目进行了介绍,阐述了项目依托《专业创新教育实践》课程从五育并举角度促进课程发展与当代教学理念相结合的具体方式,并对项目开展以来取得的进展进行了汇报总结。李淼老师就《基于OBE理念的社会学理论课程思政研究》项目,对社会学相关课程设计的思路和模式进行了介绍,结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如何对传统课程进行优化与改良做了汇报。杨小平老师针对《佛教哲学与生命智慧(国学)》项目,对课程考核方式中量化指标的规定方面提出了自己的创新性想法,强调了激发学生对国学通识课程兴趣的举措的重要性。梁栋老师就《意义与活力“双提升”:“课程思政”与研讨型教学的融合与应用探索》项目,对课程思政方面项目已经实施和计划实施的举措进行了介绍,结合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就研讨课的课程形式的发展进行了分析与发展期望。胡源源老师针对《“实践型“通识教育课程模式——以<社会调查方法>为例》项目,强调了对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方面的项目举措进行了介绍,并对项目施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结合教学案例阐述了对这些问题进行的针对性改善的举措。王强伟老师就《犹太历史与文化(人文)》通识课程的课堂讲授方式与与会老师进行了经验交流,并对项目下一阶段的计划进行了介绍。吴童立老师就《青少年哲学》项目,对教学法课堂实践的具体举措和当前的开展情况进行了介绍,并对项目发展遇到的瓶颈和预计解决方案进行了汇报。苏冰涛老师针对《“教学学术”与“课程思政”理念对师生双向价值观的建构分析》项目,提出应当重视以学生为主体及激发学生创造力的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并结合了具体案例对教师的教学能力的提升的具体举措提出了独到见解。

随后,各位老师对于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实施和开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经验进行了讨论和交流。最后,吴童立表示,教学是大学教师之本,学院将大力支持老师们的教学立项,并鼓励长效建设冲击省级甚至国家级教学立项。此次汇报中各教学改革项目均取得良好成效,预祝大家在项目的下一个阶段取得更多创造性成果。

本次交流汇报会有助于各位老师在交流中互相学习,分享经验,为各教改项目提供了交流和学习的平台,助力学院构建新时代高质量拔尖创新人才体系,深化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


文:贾贝妮

审核:吴童立 翁祥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