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报道
现象学与中国文化研究中心举办“现象学与中国哲学”泰山讲座(第二回)

2022年11月28日晚上,山东大学现象学与中国文化研究中心、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顺利举办“现象学与中国哲学”泰山讲座(第二回)。本次讲座继续采取线上视频会议的形式,由近百名专家学者和师生在线参与。本次讲座主讲人为中山大学哲学系的方向红教授,报告题目是“卦象与时空—— 从张祥龙先生的‘时象’观谈起”。讲座由山东大学现象学与中国文化研究中心、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的陈治国教授主持。

陈治国教授在介绍方向红老师后,简要阐明了本次讲座报告的主题。陈治国教授指出,本次报告所涉及的议题是现象学与易学的关系问题。我们都知道,现象学是20世纪欧洲大陆的一个主导性哲学思潮,而这一思潮近年在中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甚至有学者认为,就目前现象学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态势而言,我们可以说,“现象学在中国”。另一方面,就我们中国自身的思想传统,尤其是经学传统而言,《周易》经常被认为是“六经之首”。这样一来,我们自然而然提出的一个问题是:作为一种现代哲学形态的现象学如何与我们中国古老的易学传统结合起来?这是不少学者十分关注的并且也是十分重要的思想议题。其中就包括已故的张祥龙先生和今天的主讲人方向红教授。张祥龙先生曾经是山东大学一级教授,在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以及现象学与中国文化研究中心工作过5年左右的时间。张祥龙先生在现象学经典理论以及现象学与中国哲学的融通、对话方面都有非常杰出的贡献。今天,方向红教授的讲座内容就是结合张祥龙先生的“时象”观,进一步从现象学的角度来探讨易学中的卦象和时空的关系问题

陈治国教授的开场词结束后,方向红教授开始了报告。报告一开始,方教授便交代了他的报告所要涉及的问题之源起。方教授指出,关于“象”和时间的关系问题,张祥龙先生的文本给出了两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是:“‘象’具有时间。”这个说法很好理解,因为整个的卦象都处在时间之流变中。第二种说法是:“‘象’本身就是时间。”这个说法不是很好理解。在《中西印哲学导论》一书里,张祥龙先生提到了“纯象”,并且指出,“最纯粹的象是时间”。那么,“象”到底是“具有”时间,还是“象”本身就是时间?这两种说法之间的冲突构成了一个问题。这种冲突表现在这些说法所蕴含的解释。根据第一种说法,可以得到如下两种解释:(1)“象”具有时间,或者说,时间是“象”的属性;(2)时间是“象”之所以成为“象”的条件。但是这两种解释都不能成立。对于第一种说法,如果“象”“具有”时间,时间是“象”的属性,那么会带来一个新的问题:每个“象”都具有自己作为“象”的属性以及所指向的对象。但我们一般不说:“乾具有时间。”因此,如果时间作为特性属于“象”的话,那么它肯定不属于某一个特定的对象,“象”属于所有的卦象。因此不能说“时间是象的属性。”对于第二种说法,如果时间是“象”的可能性条件,那么问题更大。因为在易学中的生成体系里面是找不到时间的。狭义的“象”是源自“仪”的,而广义的“象”是源自太极的,它们都不源自时间。第二种说法也会带来问题。因为,如果时间就是“象”的话,那么时间又是什么?我们还可以把空间引入进来。如果“象”就是时间和空间的话,那么空间和时间是什么?我们不能反过来回答说:时间和空间就是“象”,因为这种相互指涉没有说出任何新东西。方教授继续发问:如果我们从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出发,把“‘象’就是时间”放在先天八卦里面,把“‘象具有时间”放在后天八卦里面,能不能解决问题?方教授答道:这种做法不但不会解决这个问题,反而会使问题更加艰难。因为不管是先天八卦还是后天八卦,它们的方位和时序是不变的。这说明八卦的呈现还需要一个外在的时空域吗?那么这个“域”又是哪儿来的?

方教授的报告试图解决这些问题,他从易学中的“先天学”入手展开了自己的思路,把讨论的重点聚焦在先天图,并在一定程度上涉及到后天图,讨论先天的卦象与时空关系:(a)先天学是否成立?对此,方教授引述了况国高和尚秉和这两位学者的观点,来例证先天学是成立的。(b)从先验哲学的角度对此进行补充,并针对“先天后天转换图”进行说明。

方教授指出,如果把“先天后天转换图”中的中心部分去掉,外层的就是后天八卦图。后天八卦已经处于变易之中。那么我们问:它何以变动?它的变动是何以可能的?这是一个先验哲学的追问。这个追问让思想的关注点退回到一个二阶的位置。朱熹发出过类似的问题。  他  还问了两个问题:(c)古代人为什么不明说关于先天八卦与后天八卦的事情?这个问题需要通过先验发问来解决。另一个问题是,(d)先天与后天是如何转换的?这个问题是易学最终极的也是最困难的问题之一。对于转换的问题,  他  引述了邵雍、朱熹与王畿等人的观点,并认为,它们并没有解决这个问题。对此,方教授(e)提供了自己的立场和思路,这个思路是先验哲学的思路。  

方教授从“象与空间”这个论题出发展开了自己的具体讨论。他引述了《说卦》里的关键一段文字:“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是故《易》逆数也。”方教授要借此解读八卦里面的空间关系。为此,他先给出了邵雍、朱熹、尚秉和等各家对此段文字的解读,并评论道,这些各家的解读过于纠缠于逆顺,忽略了对先天本身的讨论,并且把空间本身当作先天。而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指出空间和时间是自乾坤而来的。为了展开这个思路,方向红教授提供了一种先验的解读。

于是,方教授先阐述了康德、胡塞尔和海德格尔等先验哲学家的空间观。康德对空间做了两种阐明,一种是形而上学阐明,另一种是先验阐明。形而上学阐明所要考察的是“空间是什么”这个问题。这种阐明指出,空间是感性的一种形式,它所指明的是位置上的相互外在性。先验阐明所要讨论的是“空间如何使得经验知识成为可能”这个问题。而在现象学这里,不管是胡塞尔还是海德格尔,他们都认识到,空间本身或空间的本质不是某种空间性。我们经验中的空间具有空间性,但空间本身不是具有空间性的东西。这就是说,根据先验哲学的思路,空间的本质是使得空间成为可能的那个东西,它是先天直观形式,它使得后天空间经验成为可能。这里如果引入梅洛-庞蒂会更清楚一点。梅洛-庞蒂问:使我们经验中的空间成为空间的东西是什么?什么是“上”,什么是“下”?通过对精神病人和对梦的现象学分析,梅洛-庞蒂指出,“上”是我所追求的东西,我所得不到的东西;我已经得到了的并踩在脚下的东西就是“下”。除此之外,梅洛-庞蒂借助关于空间知觉的“汉诺威实验”,指明了客观意义上的空间对人之主观经验的依赖性。后者才是使得空间成为可能的东西。

方教授尝试用这种先验思路来解释先天八卦中的象与空间之间的关系文献。这种解释的出发点是“尊卑”。先天八卦所显示的是尊卑关系:天尊地卑,它使得空间成为可能。乾和坤的位置显示出尊位和卑位。这是后天八卦所赖以生成、赖以停留的那个方位之起点。“南北”与“天地”有关,它们都表示空间关系,而“尊卑”使这种空间关系成为可能。在先验的意义上,“尊卑”是空间的本质。因此,空间的本源不是空间,而是隐藏在“尊卑”关系中的人。那么,这里是否可以说,“象”本身就是空间?当乾和坤以它们的运动方式出现的时候,“尊卑”也出现了,空间也就出现了,“上下”也出现了。

方教授接下来讨论了“象”和时间的关系问题。他指出,一般来说,后天八卦与时间的关系被讨论得很多,但先天八卦的“象”与时间的关系几乎没有得到讨论。但如果我们把着眼点从“象”与时间转换道“数”与时间,那么我们还是能找到相关的一些讨论。虽然这种转换可能会遭到质疑,但是在易学里,“象”和“数”是不可分离的,从另一个角度看,“象”就是“数”。而在康德的先验哲学里,“数”与时间是密切相关的。次第的出现是一个序列的过程,而且它与先天有关。但这种理解还是把时间看作是外在的东西。

因此,方教授还是从先验的角度讨论了卦象与时间的关系问题。在康德那里,先天的时间是经验的先天直观形式,而后天的时间是经验的时间,它表现为时钟所提示的“客观时间”。康德的形而上学演绎阐明了时间作为先天的纯粹直观形式,是一种形式而不是概念。这个形式所指明的是“相互继起”。但对我们的议题而言有价值的,还是现象学所讨论的时间。如同空间本身与“具有空间性”的关系,经验时间具有空间性,但使得这种经验时间的时间性成为可能的东西,即“真正的时间”本身不是某种具有时间性的东西。那么真正的时间表现为什么?从康德、胡塞尔到早期海德格尔,把真正的时间理解为先验想象力。经验层面的再生想象力以先验想象力为基础。这种先验想象力不再是“相互继起”,而且是创造这种继起,使这种继起本身成为可能。

方教授尝试把这种先验的思路运用到对卦象与时间之关系问题的理解。卦象是以次第的方式出现的,但次第的出现需要更早先的东西,这个东西使得次第的出现固定下来。换言之,它给出一个空间,并把这个空间固定下来。因此,时间是空间的固化。只有当卦象被固定下来,它才能够被一遍一遍地重复。因此,固化的过程本身就是真正的时间,而被重复的东西是时间性。左右次第上下尊卑出现的时候,它们被固定下来,这个固定本身就是时间。这种时间和空间其实就是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实际上说的就是卦象由时间和空间而来的生成过程。

在总结部分,方教授再次回到了张祥龙先生的文本所引发的难题。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可能还是在先验想象力,并强调先验想象力的固化作用。这种固化才是真正的时间。康德、胡塞尔和海德格尔都没提到过这种固定化。因此,这实际上是易学给现象学带来的启发。那么古代人们为什么不明说关于卦象的洞见?方教授认为,这是由于当时人们没办法说出来,因为先天的东西只能作为不能说的东西被保持。至于先天后天如何转换的问题,对此问题他目前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这是他正在思考的问题。本次报告的目的主要是提出问题,并给出行之有效的思路。

方教授演讲环节结束后,陈治国教授对报告内容进行了简明扼要的勾勒和回顾。陈治国教授总结道,方向红教授的讲座聚焦于卦象与时空的关系。报告首先以张祥龙先生一个重要的洞见,即“象是时间”这一洞见为引言,进入到两宋以来以陈抟、邵雍、朱熹为代表的学者们关于先天图与后天图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的转换方式。其次,方教授指出,无论是邵雍还是朱熹,他们对“先天”的理解在某些方面可能有自己的道理,他们的主要特征就是把空间当成是某种先天的东西,从而在解释中遇到了一些困难。接下来,方教授是从以胡塞尔、海德格尔等为代表的现象学之空间观、时间观出发,来试图理解“先天”以及“先天”与“后天”之间的关系。其中,在空间方面,方教授援用梅洛-庞蒂意义上空间的主观条件学说,认为“尊卑”才真正为空间方位赋予了涵义。陈教授认为,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洞见。虽然方教授没有详细展开,但是我们可以说,“尊卑”所涉及的——尽管也是在某种较为抽象的意义上——可能是政治或伦理方面的事情。对于我们早期的中国人来说,政治、伦理方面的事物往往是首要的事物,它们规定着我们对世界、对宇宙的思考方式与理解顺序。接下来,方教授进一步把“象”和“时间”联系起来,他的论断是:空间的固定化就是时间。这里的问题可能比较复杂,有其自身的道理。当然,方教授主要是从现象学方面来考察两宋以来学者们对卦象的理解。但如果从历史方面来看,那么两宋以来学者们对卦象的理解,可能多少与道家和佛家有关系。不管怎么说我们能看到,当我们引入现象学的视野对我们的思想传统,包括易学思想传统进行理解的时候,虽然不一定要完全替代以前的解释,但至少可以看出这些解释所引起的一些疑难,进而有可能做出新的突破。这是非常有启发性的,是值得尝试的一种思想道路。

在交流互动环节,赵法生老师、丁振亚同学以及其他听众向方向红老师提出了关于易学与现象学之关系的若干问题。方向红教授详细回答了所有问题。最后,陈治国教授为方向红教授的精彩报告以及各位师生的参与表达了感谢。本次泰山讲座圆满结束。

买买提依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