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报道
华东师范大学文军教授讲社会工作在抗疫中的应对与实践

6月29日,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院长文军教授通过腾讯会议做客哲社学院朱雀专家线上讲座,作了题为“非常态情境的挑战:灾害社会工作服务的应对及其本土实践”的学术报告。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副院长付立华主持讲座。

 2020年初的新冠病毒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由此文军教授引出“非常态情境下”面临失效风险的社会工作服务应该如何展开工作这一核心问题。在非常态情境下,灾害的“突发性”、“不确定性”、“解剖学”、“复杂性”、“危害性”是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根据灾难的特点,文军教授提出了社会工作面临的相关实践难题:如何制定针对性的服务方案;如何满足服务对象不同的需求;什么样的服务提供方式最合适。针对这些难题,文军教授提出了从条线式单一性重建到整合性的系统重建这一灾害社会工作的服务逻辑,并采用布迪厄和鲍曼的学术观点,提倡以“制度创设”为基础,构建一种“共同体”的社会建制,以整合的方式来应对非常态的情境挑战。

随后,文军教授分享了他在云南省鲁甸进行地震灾后重建的一线服务经验,并结合灾后社工服务实践提出了社会工作整合理论模式的现实依据,阐述了社会工作整合理论视角的一般特征。最后,文军教授结合这次新冠肺炎疫情的不同发展阶段,提出本土化情境下的“社区为本”的社会工作整合服务方案。“社区为本”的要义在于通过社区工作服务,使安置区的社会发展的功能、价值和意义回归居民的日常生活,以推动社区向可持续性生活方式转型。社会工作者可以尝试通过改变服务场景来提升服务效果,承担多种角色类型,帮助案主实现助人自助和社区融入。文军教授提醒大家,生活在灾区的“人”是最重要的,对于灾后重建也必须考虑到一种人际关系的尽可能修复和重构,以及文化传承的接续。文教授还特别讲到了党组织和共产党员在整个疫情发展期间和灾后重建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讲座结束后,文军教授和在线的老师同学们进行了良好的互动。山东大学哲社学院党委书记郑倩全程参与讲座,并对文教授在特殊时期能给予线上的专业指导和讲座进行致谢。哲社学院社会学系主任林聚任、社会工作系主任葛忠明、社会工作系任丽新等专家学者与文军教授在线上进行了热烈的互动和讨论,文教授也认真解答了同学们的问题。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山东大学哲社学院的教师和学生积极投身于疫情防控和灾后重建工作。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发挥社会工作的专业优势,支持广大社工、义工和志愿者开展心理疏导、情绪支持、保障支持等服务”的重要指示精神,做好受疫情影响群众的心理和社会支持工作,学院各系(所)尤其是社会工作系的师生结合专业优势做了大量的智库研究和社会服务工作。如在疫情初发阶段积极编撰“公共疫情防控心理疏导自助指南”,为全校师生提供有效的专业链接和情绪疏导;在疫情防控关键期积极筹划并进行对湖北抗疫一线的支援工作;随着疫情进入平稳期之后,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负面影响已经在某些家庭、群体中突出地显现,社工专业师生积极参与到疫区重建工作中。除哲社学院师生参加讲座之外,本次线上讲座还吸引了全国社会学届的专家学者、民政和公共卫生等部门的政府工作人员、社工实务机构的一线社工等近200人参加。在全国疫情防控与灾后重建的关键时期,文军教授的报告极具前沿性、实践性和启发性,本次讲座加深了大家对于灾害社会工作的认识,也引发了老师同学们对于社会工作专业如何更好地参与本次疫情防控与灾后重建的更多专业思考。

主讲人简介:文军,主要从事社会学和社会工作理论、城乡关系与发展社会学、社会治理与社区发展等领域的研究。现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院长、华东师范大学-纽约大学社会发展联合研究中心(上海纽约大学)主任。同时,兼任教育部高校社会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民政部全国基层政权建设和社区治理专家委员会委员等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