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象学:存在与伦理”——第三届中国现象学青年论坛论
 
 
议  程
 
 
开幕式
(10月16日8:00—8:30)
  主持人:陈治国(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现象学与中国文化研究中心)
  致辞人:刘森林(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院长)
         张  伟(中国现象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中山大学哲学系)
         韩  骁(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哲学研究》编辑部)
 
第一场
(10月16日9:00—11:30)
  主持人:钟汉川(南开大学)
  1. 报告人:张浩军(中国政法大学):理解同感的四条进路
    评论人:郑辟瑞(中山大学)
  2. 报告人:陈治国(山东大学):爱欲、辩证法与书写:通向《斐德罗篇》的三种现象学解释
     评论人:钟汉川(南开大学)
  3. 报告人:高  松(同济大学):视域、对象与世界
     评论人:李忠伟(浙江大学)
 
第二场
(10月16日14:00—17:40)
  主持人:袁  恬(《哲学动态》编辑部)
  1. 报告人:韩  骁(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欧根•芬克的绝对者概念
     评论人:谢裕伟(中山大学)
  2. 报告人:吴嘉豪(中山大学):关于命题的胡塞尔式图景
     评论人:王嘉新(西安交通大学)
 
第三场
(10月16日16:00—17:40)
  主持人:谢裕伟(中山大学)
  1. 报告人:刘  环(浙江大学):政治与哲学视野下的海德格尔神学际遇
     评论人:李红霞(苏州大学)
  2. 报告人:刘子轩(中山大学硕士研究生):何谓知情意三分?——保守与激进的胡塞尔
     评论人:买买提依明(山东大学博士研究生)
 
 
第四场
(10月17日8:00—9:40)
  主持人:郑辟瑞(中山大学)
  1. 报告人:林建武(南开大学):忍受痛苦:列维纳斯与疼痛的自我
     评论人:袁  恬(《哲学动态》编辑部)
  2. 报告人:黄  笛(北京大学):萨特论价值、反思和先验幻象
     评论人:李  鑫(安徽大学)
 
第五场
(10月17日9:50—11:30)
  主持人:王  俊(浙江大学)
  1. 报告人: 刘  畅(南京大学):绝对之流与时态立义
     评论人:丁振亚(山东大学博士研究生)
  2. 报告人:冯潇屹(浙江大学博士研究生):自身意识与双重意向性
     评论人:罗志达(中山大学珠海校区)
 
闭幕式
(10月17日11:30—12:00)
  主持人:李忠伟(浙江大学)
  致辞人:王  俊(现象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
         韩  骁(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
         张浩军(中国政法大学)
         高  松(同济大学)
         陈治国(山东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