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杨泽波教授在《孔子研究》上发表学术论文
近日,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杨泽波教授在《孔子研究》2025年第2期上发表了题为《先秦儒学天论不宜作宗教式的解读——从“早期启蒙”看先秦儒学天论发展的内在理路》的高质量论文。

文章认为,西周末年有过一场可称之为“早期启蒙”的思想运动,其性质和作用与西方近代启蒙运动相类似。受其影响,孔子所论之天虽然明显带有历史痕迹,但那只是守成的一面,其思想的重点在人不在天,这才是创新的一面,也是最有价值的一面。受到孔子思想的影响,儒家文化大踏步走上了人文之路,再无回头走向宗教的可能。荀子“明于天人之分”“唯圣人不求知天”的主张是对孔子这一思想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后世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孟子为解决仁来自何处的问题创立了性善论,在天仍有巨大影响的情况下,不得不有一个“回潮现象”,重新以天作为性善的终极根据。这种现象属于“借天为说”的性质,只能在“认其为真”的意义上发挥作用,不是提倡神秘主义,更不是有意回到宗教的路线上去。孔子、荀子、孟子都是“早期启蒙”的受益者,他们关于天的思想都属于人文性质,不宜作宗教式的解读。
《孔子研究》是中国孔子基金会主办,专门反映孔子、儒学和中国传统思想文化诸方面最新最重要研究成果及学术动态的国际性中文学术期刊。坚持致力于推动孔子、儒学及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研究工作,总结继承古代丰富、珍贵的文化遗产,繁荣学术,“古为今用”,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服务。该期刊自1986年首次出版以来,以其高质量、高水准、高品位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好评,在海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
文:王娅婷
审核:翁祥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