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姜涌教授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上发表学术论文
近日,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姜涌教授与其博士研究生崔健民共同在《马克思主义哲学》2025年第2期上发表了题为《马克思早期“解放”概念的哲学内涵与实践路径》的高质量论文。

文章认为,马克思早期的解放思想以异化批判为核心,深刻揭示了宗教、政治和经济领域中人类不自由的根源。他通过对宗教异化的分析指出,宗教是社会物质关系的反映;而政治解放尽管推动了公共领域的自由,却未能根本解决市民社会中的剥削与不平等。劳动异化理论进一步深化了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批判,马克思认为,唯有通过扬弃私有财产,才能克服异化,实现人类本质的全面复归。在实践层面,他提出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革命是实现解放的历史动力,通过变革生产关系,不仅消除劳动异化,也为构建以自由与公平为核心的社会提供了可能。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推进共同富裕、注重个体全面发展,以及实现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多领域协同发展,为实现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提供了可行路径。马克思的解放理论不仅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深刻批判,更为当代社会追求公平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引。
《马克思主义哲学》系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会刊,倡导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多面向、多维度的深入研究,主要刊载关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理论、经典著作、发展历程、创新成果、当代问题思考、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等研究成果,推进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创新。
文:邵子瀚 封莹
审核:翁祥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