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成果
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陈佩辉教授在 《中国哲学史》发表学术论文

近日,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陈佩辉教授在《中国哲学史》2025年第5期发表了题为《孟子王霸之辨思想渊源-以“德”观念的演变为线索》的高质量论文。





 文章认为,孟子所建构的“贵王贱霸”理论,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渊源有自。就德力之辨而言,其思想可以追溯至《左传》中时人对霸者德薄而崇力的评价以及《表记》所言的霸者“利仁”,孟子在此基础上结合霸者德亏的史实,“以德力辨王霸”,并指出德力之别背后是义利之别。就霸政与德、刑的关系而言,孟子关于霸政的思想是对孔子“刑政”、子思学派“义政”的继承与发展。孟子提出“久假非真有”,阻断王霸相通,亦渊源于子思学派对于仁行的划分与反思。孟子贵王贱霸的根本原因是“德”观念的不断内面化使得行为主体的德性和动机而非外在善行成为判别道德与否的关键所在。孟子以德力、义利来区隔王霸,完成了先秦儒家王霸之辨演变的逻辑进程,建构了更为理想的王道政治理论。

《中国哲学史》杂志,双月刊,该刊重视学术导向,坚持科学性、学术性、先进性、创新性,主要设有世纪回眸、中国哲学史方法论探讨、儒学研究、道家与道教、吕氏春秋、研究、史料辑佚、海外汉学等栏目,报道中国国内外中国哲学史研究的新成果及其他有关中国哲学与传统文化方面有价值的学术论文等内容,提倡理论联系实际,学术结合时代,深入研究与探讨中国哲学与传统文化,为弘扬和传播中华民族的优秀哲学和文化,为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为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文:王淼 封莹

审核:翁祥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