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成果
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李晓冬副研究员在《哲学研究》发表学术论文

近日,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李晓冬副研究员在《哲学研究》2025年第10期上发表了题为《道德建模:伦理问题的形式化研究方法》的高质量论文。

文章认为,道德建模是理性选择理论应用于伦理学研究的产物,它利用数理工具,将“道德”模型化为包含结构特征的决策程序,以此来研究伦理问题。道德建模有两种类型:典型道德场景的理性重构和道德价值的剧本化表达。前者是指用形式化的、能体现互动结构特征的博弈模型“复述”道德场景,后者是指将抽象的道德价值构想为一套直观具体的决策与互动程序。理性重构主要用于解释性目的,剧本化表达则可同时承担解释与证成两种功能。“使用囚徒困境描述合作难题”和“罗尔斯的原初状态”分别是这两种类型的典型代表。道德建模虽然在表现形式上与建构主义和思想实验相似,但在场景构想的灵活性和用途等方面有所不同,是一种有独立地位的伦理学研究方法,同时可被视为罗尔斯“道德几何学”理想的当代继承与发展。

《哲学研究》创刊于1955年3月,是中国国家级哲学理论期刊,也是中文哲学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之一。作为全国性哲学专业学术刊物,该刊主要发表哲学各学科的研究成果,围绕重要哲学问题组织学术讨论,并对现实议题展开哲学层面的反思与探讨。此外,期刊还关注国内外哲学动态,评述哲学研究的发展方向与学科现状,并刊发严谨的书评、札记及其他形式的学术文章。常设栏目包括:社会科学、科技进步与经济社会发展、真理观、价值观与历史观的关系、全球化与价值冲突、科学、技术与社会、跨学科研究的方法论、高校哲学教学与科研体制改革等。

文:丁泽楷 封莹

审核:翁祥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