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工作
如歌岁月|感恩高考 感恩山大(哲学系77级校友 方宏建)

D5CF20171014日,山东大学19777879级的校友,通过网络联系起来,在学校中心校区举办了一场大型联谊活动“梦圆山大--纪念恢复高考40周年”,160多位来自世界各地、当年各个系的校友代表参加了活动,我作为组织者之一,参加了这个活动的全过程。活动交流中大家最为感慨的,也是共同的心声:高考改变了我们的命运!高考确实改变了我的命运。

(一)

我于19731月毕业于济南第六中学(现济南回民中学),命运不济,济南市我们这一届中学生毕业后沒有分配工作,在家待业了近两年(前两届毕业生都直接分配了工作)。这两年期间,我在父母的支持下,借来了“文革”前初中、高中的数理化和语文课本,似懂非懂地自学了一遍,算是补了一下中学的课(我们初、高中共四年,其中学工、学农、学军等活动还占用了相当多的时间)。

197412月,我随济南铁路局组织的上山下乡知识青年队伍,到农村插队落户。我在农村两个知青点共呆了一年的时间,先是在兖州县颜店公社的颜店村,后又转到费县薛庄公社的黄泥崖村。

10DFE

14D90

197512月,济南铁路局到费县招工,我成为了一名铁路工人。大门进“正”了(当时铁路行业被称之为“铁老大”),但是二门进“歪”了,我被分配到济南工务段,成为一名铁路养路工人。养路工一年四季露天作业在铁道线路上,从事重体力劳动(粮食定量52斤/月),工作条件艰苦,劳动强度很大。这期间,我充分发挥了自己写写画画的小专长。起初,在我们养路工区办办黑板报、宣传栏等;后来,工务段政治处经常借调我去帮忙,写写宣传报道稿件,办办宣传专栏、油印小报等。最长的一次借调3个月,代理宣传干事工作(原干事外出培训),这3个月里我表现比较突出,在各级报刊和电台上发表的稿件(我写的或组织别人写的)创了段上的历史新高。我当时的想法简单而明确:好好表现,爭取能脱离施工一线调到段机关工作,这样既能发挥个人的小专长,工作环境又比较好。

1977年恢复高考的消息是从广播里听到的,得到父母的积极支持后,我就投入到紧张的备考之中。白天上班利用工间休息和午休时间,抓紧查看复习材料(后来工友们谈及当时说,一休息你就躺在路基上看小本本,原来是在准备高考啊。当时我沒请假也没告诉工友要参加高考)。晚上下班以后学习到半夜。终于,我考入了山东大学哲学系。到段机关辞行时,分管政工的党委副书记对我说:小方,你不走,在段上也行了,言外之意是已准备把我调入段机关了。

(二)

山东大学哲学系是我报的第一志愿。之所以把哲学作为第一志愿,一方面是受到当时全民学哲学、用哲学浓厚氛围的影响;另一方面,我查阅过一些资料,再加上自己的望文生义,把哲学看得非常高大上,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总汇与概括,是科学之科学。

入学以后不久,在班里组织的一次活动中,我朗诵了一首自己写的打油诗:“哲学领域有高峰, 哥德巴赫待攀登, 苍苍茫茫大宇宙, 奥‘逻各斯’寓其中”,这反映了我当时对待哲学学习的心态。但是,当看到课程表的安排后,我却很有些失望,因为里面几乎没有自然科学方面的课程,虽然有一门自然科学概论课,并且有大专家(如数学家潘承洞教授)讲过课,但感觉只是数理化的一般科普。按我当时的认识,如果不能比较深入地学习一些自然科学专业知识作支撑,我们学的哲学理论就比较空洞。我与有同感的肖连生同学曾经去找哲学系分管教学的王复三副主任,期望能给我们开设高等数学或普通物理学课,但未能如愿。只好硬着头皮学吧,在大学四年里,我的基本学习态度是,对于愿学的课程,就使劲学,对于不感兴趣的课程,就应付着学。我最感兴趣的课程是逻辑学,我也有幸担任了逻辑学课代表,使我与任课老师于惠棠教授有较多的接触(我与于老师一直保持联系至20226月初他去世)。当时,我把校内外(济南市)各图书馆里能借到的逻辑学书籍全部借到手,认真研读,下足了功夫。我的毕业论文就是逻辑学方面的,题目是《试论逻辑矛盾与辩证矛盾》,内容主要是针对当时的一种观点:形式逻辑规则只适用于普通思维,而不适用于辩证思维。我在论文中详细论证了形式逻辑同样适用于辩证思维,形式逻辑中的“不矛盾律”与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规律”并不矛盾,并用一个符号公式来表现矛盾的对立统一。于惠棠老师肯定了我的论文并认为用符号公式表述问题是一个创造。这篇论文后来在《山东大学〈文科论文集刋〉(山东大学学报〈文科版〉)》1982年第2期上发表了。

(三)

大学毕业以后,我留校在哲学系做教学工作,讲授逻辑学。19839-19847月,我参加了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举办的高校逻辑学教师进修班,系统学习了形式逻辑、辩证逻辑、数理逻辑、中国逻辑史和西方逻辑史等5门课程,还阅读了一些英文版的逻辑学教材。系统的逻辑学学习,一方面使我的专业知识进一步扎实,开阔了眼界,在进修班结业考试中,我的总成绩名列第一;另一方面也看到了自己的明显不足,即国际上现代逻辑学是建立在数学基础之上的,而这是自己的知识弱项。这使我把对逻辑学作为自己研究方向的想法,开始打折扣了,加之当时教育部出台文件,要求大学教师要有硕士及以上学位,这促使我于19859月考取了本校哲学系哲学原理专业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师从徐经泽教授学习社会学(当时社会学在中国刚恢复,硕士专业设在历史唯物主义方向框架内),并于1988年获得哲学硕士学位。

1990年,我被调入山大党委宣传部从事理论教育与宣传工作,由教学岗位转为党政管理岗位。在学校党政管理岗位上,我先后担任过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学生工作部(处)长,党委(校长)办公室主任、机关党总支书记,学校副校长,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三级职员,校务委员会常务副主任等职务。岗位转换了,但在哲学与逻辑学的学习与研究中所形成的思维方式与方法却使我在党政管理工作中受益无穷,可以我经历的两项工作为例。

一是哲学的思维方式常常使自己能在繁杂头绪中抓住问题的关键。20059月,我由副校长转任学校党委副书记分管学生工作。在调研中发现,学生辅导员队伍中存在的许多问题与我10年前当学工部长时面临的问题几乎一样。如何破解呢?我在学习2004年颁发的中央16号文件时,看到要鼓励和支持一批学生辅导员骨干向职业化、专业化方向发展的内容时,豁然开朗。在调研学习的基础上,我组织起草了加强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建设的文件,并在校党委书记朱正昌同志的大力支持下于学校党委常委会上通过并实施。20065月,在上海召开了由时任国务委员陈至立同志召集,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联合承办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唯一一次全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会议。山东大学党委书记朱正昌同志作为10个典型单位代表之一,做了题为《以职业化专业化为方向,建设高水平辅导员队伍》的发言。可以说,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建设的提法,是由山东大学最早呼应并喊响的。随后,教育部组织成立了“全国高校辅导员工作研究会”,会长单位和秘书处设在山东大学,由校党委书记朱正昌担任会长,我任秘书长。全国性的学会设在北京、上海以外高校的情况是不多见的,这表明了教育部对山东大学这方面工作的认可。研究会成立以后,教育部以此为平台开展了许多工作与活动,如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评选、职业技能大赛、出国进修培训,全国高校学生工作优秀论文评选、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文库评选等。2008年我们又成功申办了研究会会刊《高校辅导员》杂志(国家正式刊号),我曾担任主编。研究会开展的工作与活动、会刋杂志的发行等,使“全国高校辅导员工作研究会”和山东大学的学生工作在全国高教系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二是逻辑学的分析方法能够帮助自己厘清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要做好学生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建设,一个重要方面是要有学生工作的一套理论体系,而建立理论体系首先要有明晰的基本概念分析。传统上,人们往往用思想政治教育来指称学生工作,这一方面不符合丰富的高校学生工作的实际;另一方面,也很容易让人产生误解,似乎学生工作只是板着面孔的思想政治教育,以偏概全。我在多年学生工作经验基础上,运用逻辑学的概念分析方法,创新并阐明了学生工作的框架体系,把学生工作系统划分为三个子系统并明确了各自在大系统中的地位与功能。三个子系统,一个是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这是学生工作的核心性工作;一个是大学生的发展指导,这是学生工作的主体性工作;一个是大学生的事务管理,这是学生工作的基础性工作。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学生工作的理论体系框架,并组织全校160多位学生工作者参加研究与写作,形成了学生工作学科理论体系著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大学生发展指导学》和《大学生事务管理学》,连同以我的博士论文(我于2006年师从天津大学管理学院时任院长齐二石教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并于2010年获天津大学管理学博士学位)为基础形成的《大学生人格培育学》,一并于20147月由人民出版社以《高校学生工作的理论与实务研究书系》(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文库)之名出版发行,这在全国高校学生工作系统尚属首创。我也因在学生工作理论研究等方面的成果被学校评聘为博士生导师,在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带硕士、博士研究生。

(四)

待业青年--上山下乡知识青年--铁路养路工人(重体力劳动者)--77级大学生--大学教师--校中层党政管理干部--校领导班子成员--博士生导师,回首自己的社会职业经历,有两点令我十分感慨。

一是我的人生命运转折点,是中国历史上具有特殊意义的1977年高考。在本文开篇提到的山东大学777879三级校友自发举办的“梦圆山大一一纪念恢复高考40周年”联谊活动中,大家的共同心声是:高考改变了我们的命运,我们感恩时代、感恩改革、感恩山大!

二是我的职业生涯良好发展是在山东大学。我有幸在山东大学读书,有幸与哲学系77级优秀的同学们同窗,有幸在山东大学获得良好的职业发展。在“山大永在我心中--山东大学哲学系77级校友献给母校120年华诞的祝福”美篇中,我的留言的确是发自肺腑:“我的个人成长与职场发展主要根植于山东大学这片沃土,我深深地感恩山东大学,深深地感谢培养、引导、帮助与支持过我的老师、领导、同学、同事、学生、朋友和家人们。”

(五)

现在,我们大学毕业已经40年了,哲学系77级的大多数同学已步入老年离开职场,也有同学仍以各种方式继续为社会服务。

15C27

我于20158月卸任学校领导职务,转入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任博士生指导教师,于2019年底从教师岗位退休。自2017年至今,我担任山东省老年学与老年医学学会(省老龄办与省卫健委先后为主管部门)会长(法人代表)一职,这个学会是研究老年人问题与老龄社会问题的学术组织。通过学习与研究,我体会一个现代的老年人应努力做到三点:一个是健康,即身体生理上无大病,功能正常;一个是快乐,即精神心理上乐观、大度、宽容;一个是积极,即行为上不要脱离社会,要多多参与社会活动,以各种方式继续为社会作贡献,而要达到健康、快乐、积极的状态,最有效的途径是做自己最愿意做的事情。我除了担任一些社会工作和继续指导博士研究生外,还积极发展自己的爱好:唱歌与健身。

1403A

在唱歌方面,一是拜名师指导。我拜著名声乐教育家、男中音歌唱家、山东艺术学院张庆朗教授为师学习声乐,并经常得到著名男中音歌唱家、山东歌舞剧院原院长雷岩等一些歌唱家的指教,大大提高了自己的声乐演唱水平。同时参加省老年大学声乐班的学习与活动,20225月,山东老年大学联合济南老年人大学组织排演大型民族歌剧《江姐》(全国老年大学系统首次),我经过考试入选并担任重要角色(男一号沈养斋),通过歌剧排练,我在唱、说、演等多方面的技能上了一个台阶,受益匪浅。该剧于2023512日成功演出,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我在剧中的表演也得到不少业内外人士的积极评价。二是参加校内外的一些歌唱、朗诵组织和歌唱、朗诵主持等演出活动。通过与声乐、朗诵爱好者们的相互学习与交流,参加各种形式的歌唱、朗诵演出活动,丰富了自己的歌唱、朗诵演出实践并积累了宝贵的舞台表演经验。而至今连续十多年参加山东大学的学生迎新与毕业文艺晚会的演出活动,则使我能与学校、学生始终相连着。2017年,我参与组建了山东大学校友合唱团并担任合唱团艺术总监,合唱团成立6年来取得了不菲的成绩,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三是继续歌曲创作活动,至今已主持创作并演唱了反映社会人生,弘扬真善美的歌曲9首,其中几首如《父母的爱》《期待重逢那一天》《青春山大》等,我经常在山大校园里为学生们演唱,而《老年时光》这首歌,已开始在全国的歌唱爱好者中引起关注与学唱。

在健身方面,我主要进行力量锻炼。在朋友的引导下,我于2017年开始进行力量锻炼,通过6年来的系统锻炼,身体状况与精神面貌都发生了积极变化。基于力量锻炼的切身体会和老年学会会长的责任使然,在济南市体育局的资助下,由我担任主编,学会内的几位专家任副主编,完成了书稿《中老年人需要适度力量锻炼》,该书由山东大学出版社于20235月出版发行。

山东大学哲学系77级的同学们,我们有幸同窗,当时大家风华正茂,勤奋学习,快乐生活,深入交流,结下了深厚情谊;毕业后虽各奔东西,大家仍以各种形式互动,相互鼓励支持,也都获得了良好的发展,为社会进步作出了贡献。在今后的日子里,期望我们能够继续保持、巩固、发展同学友谊,携手并肩,健康、快乐、积极地走在人生第二春的大道上。最后,以我主持创作的歌曲《老年时光》中的一段歌词作为本文的结束语并与同学们共勉:“老年时光快乐安康,每一段人生都有美丽风光;…老年时光老当益壮,不老的雄心还是那样滚烫,夕阳自有夕阳的光芒,依旧把一片天空照亮。〞

2023530日于济南

文:方宏建

图:方宏建、《如歌岁月》编辑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