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19-21日,“第四期岳麓书院《周易》经学研究工作坊暨第四期青年易学工作坊”于湖南长沙成功举办。本期工作坊以“‘返本’视域下的《周易》经学研究”为主题,由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中国周易学会、《周易研究》编辑部主办,由敦和基金会支持。来自北京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师范大学、武汉大学、湖南大学、山东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河南大学、尼山世界儒学中心、福建师范大学、扬州大学、香港能仁专上学院等高校及研究机构的二十余位学者参与了本次会议。

开幕式上,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副院长、岳麓书院-敦和基金会《周易》经学研究资助项目管委会主任陈仁仁,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中国周易学会副会长刘震先后致辞。开幕式由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副教授陈岘主持。
陈仁仁首先对与会学者表示感谢,他回顾了岳麓书院千年的发展历史,指出自南宋乾道年间“朱张会讲”开始,“会讲”这一学术研讨模式便确立下来并延续至今,期间许多思想在此激荡交锋,构筑起中国学术脉络中的座座丰碑。如今,我们于此展开学术讨论,正是对会讲传统的赓续。他指出,本期工作坊以“‘返本’视域下的《周易》经学研究”为主题,旨在通过经学研究追寻中华文明的大本大源,在“返本”的学术脉络中筑牢“开新”的根底,为当代易学研究及其转化创新提供源头活水。
刘震在致辞中指出,青年易学工作坊系列活动已成功举办四期,前三期工作坊分别聚焦易学文献与数据库建设、易学与跨学科研究等领域,本期以经学研究为核心主题,充分展现出会议讨论主题具备多元化特征。他指出,工作坊将从本期开始正式确立规范化的举办机制,以搭建更开阔的学术交流平台,期待各位专家、学者继续支持,共同推动易学研究的蓬勃发展。刘震还介绍了中国周易学会和山东大学易学中心正在重点推进的《易学年鉴》编纂、学生易学论文评奖、学者易学著作资助出版等工作。
本期工作坊采用学术汇报、论文评议、综合讨论的形式,展开六场小组研讨。二十余位学者基于自身研究领域,围绕《周易》古经的性质及本义、图书学研究、汉代易学研究、易学与历法关系、易学诠释方法等易学核心问题展开讨论;还有学者基于清华简、马王堆帛书等出土文献廓清了先秦及汉初的易学发展面貌;亦有学者立足整体视角对东亚易学的发展脉络、易学史的建构历程进行梳理与分析。
闭幕式上,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副教授陈岘、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秦洁分别进行总结与致辞。陈岘详细介绍了“岳麓书院《周易》经学研究博士学位论文资助项目”和“岳麓书院《周易》经学研究课题资助项目”的缘起、宗旨、资助对象及申报条件。他指出,项目的设置旨在深入推动《周易》经学返本型研究,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期待各位学者踊跃申报,努力推出易学研究的精品力作。秦洁对敦和基金会的赞助、与会学者的支持、会务组的筹备表示衷心感谢,他总结了本期工作坊的研讨内容并介绍了后续两期青年工作坊的筹备情况。他表示青年易学工作坊系列活动将持续举办,以专业前沿、开放合作的理念,构筑青年易学研究者们共有的学术平台,他特别欢迎和期待更多研究机构、更多学者参与进青年易学工作坊,共建、共有这一品牌活动。闭幕式由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助理教授丰子翔主持。

文: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