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举行2025级新生开学典礼暨迎新晚会
10月18日下午,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2025级新生开学典礼暨迎新晚会在中心校区音乐厅隆重举行。学院领导班子成员、优秀校友代表和教师代表出席,学院2025级全体新生参加活动,学院党委书记梅强主持开学典礼。
典礼伊始,全体师生肃立注目,齐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山东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院长曹现强向2025级全体新生作开学寄语。他介绍了学校的发展历程以及学院的历史沿革与学科建设情况,鼓励同学们要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勇担重任,并对同学们提出三点期望:一是要修德明志,既要明大德、守公德、养品德,也要明确个人志向,将小我融入大我;二是要善思善行,在保持求知热忱,夯实专业基础的同时,注重实践创新,通专结合,博采众长;三要坚韧勇毅,培养乐观向上的心态,锻炼自信自立的素养,塑造健全品格。他指出,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同学们不仅仅是亲历者和见证者,更是推动时代进步和世界发展的中流砥柱,生逢其时,重任在肩,大有可为,要坚持求知创造,挺膺山大担当,投身祖国建设,在强校兴国伟大事业中赓续山大基因、实现青春抱负。

2025级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研究生牟绍宁作为新生代表发言。她从支援西部地区教育的切身体会出发,表达了“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决心,呼吁同学们做脚上沾满泥土的思想者、心中怀着坚持的实干家和肩上扛起担当的筑梦人。

2023级哲学拔尖班本科生孙铭昊作为老生代表发言。他鼓励同学们跳出舒适区、深耕学术,在追问自我中找准方向,守护好自己的主体性和生命的整全,在学校和学院提供的广阔平台中不断提升能力,成长为有担当的山大人。

济南市信望爱残疾人服务中心总负责人、杰出社会工作者、学院社会工作专业2005级本科生、2013级硕士、2019级博士张志海作为优秀校友代表发言。他以“从‘无用’处积累,向‘社会’扎根——我的大学,我的成长坐标系”为主题,分享了自己的求学与工作经历。他鼓励同学们学好学校课堂理论知识、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要读懂社会服务和专业实践这本“书”,要主动走进社会一线,在服务他人、奉献社会中实现专业价值与人生意义。

哲学系毛林林副研究员作为教师代表发言。作为新生班主任,毛林林对新生提出了殷殷期望,希望大家以虔诚与思辨筑牢学问之基,以贯通与融合激发创造之力,以内化与践行担当时代之责,在寻找答案中塑造清晰而丰盈的自我,书写独一无二的人生故事。

随后,全体师生起立,共唱《山东大学校歌》,在歌声中进一步感受作为山大人的爱校情怀与使命担当。

典礼最后,梅强作总结发言。他寄语全体新生,要将此次开学典礼作为新学习阶段的启航仪式,用心感受多彩的校园生活,用热情探索充满新知的前沿领域,保持昂扬向上的信心斗志,以超越自我为学习境界,始终以“学无止境,不畏登攀”的态度深耕学术,在典籍与实践中积累知识;以“爱智乐群、弘德修远”的情怀扎根社会,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

开学典礼落下帷幕,“哲思启梦,社韵新章”迎新晚会随即温情启幕。这场晚会不仅是一场视听交融的艺术盛宴,更是哲社学院“以文化人、以情育人”理念的生动践行——学院党委副书记杨晓玲,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李秋丽、社会学系王元超,人类学系李宣和、王亚涛、彭书婷、林琦纯、班主任梁飞、李世杰,辅导员班梦姣、吕汶鑫等携手学子登台,在载歌载舞间尽显“亦师亦友”的深厚情谊。其中,犹太教与跨宗教研究中心的傅有德老师作为宗教学、哲学领域学界知名领军学者,与2025级新生联袂演绎《曲艺杂坛》。一唱一和的默契配合中,既蕴含“师带徒”式的文化传承意涵,更让学术薪火与师生温情同频共振,引发全场阵阵喝彩,将整场晚会推向了高潮。
晚会氛围热烈,舞台上下互动频频,掌声与欢呼声交织成青春乐章。师生同台的热闹场景、文化传承的温暖瞬间,全方位彰显出哲社学院的育人温度与新时代青年的蓬勃风貌。2025级新生在欢声笑语中深切感受学院关怀,在文化浸润中凝聚集体归属感,更将以此次晚会为崭新起点,在哲社学院的沃土上以梦为舟、以志为翼,开启人生探索与成长的全新征程。
本次开学典礼暨迎新晚会是一场融学院师生交流互动、学生朋辈演绎快乐、新生同学齐聚一堂的学院盛会,进一步深化了2025级新生同学们对学校、学院的认同感与归属感,为同学们开启新学习阶段的学习生活提供了有益指导,注入了精神动力,奠定了坚实基础。下一步,学院将继续深入沿循“学在山大 快乐成长”的育人理念,不断创新多育并举融合育人活动,持续深化学院人才培养特色,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
文/凌墨晗 曹雨晴 王淼 张琳
图/张金鑫 曹雨晴
审核/翁祥栋 杨晓玲 吕汶鑫 班梦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