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团校开班第一讲暨青春交流会温情启幕。学院党委书记梅强以座谈交流的形式,为2024级、2025级全体学生骨干带来一场富有思想深度与人文关怀实践温度的团课。党委副书记翁祥栋主持本次活动。
活动伊始,学院团委书记班梦姣为2025级新聘朋辈辅导员颁发聘书。作为学院学生工作的特色亮点,朋辈辅导员制度以“朋辈引领”为核心,通过高年级优秀学生与新生的近距离陪伴,搭建起互助成长的桥梁,为学院育人工作注入了鲜活力量。

随后,梅强以自身学生时代的干部经历为切入点,将一份学生时期的铅印随笔娓娓道来。这份题为“探微寻真,小事可为”的文字,在他深情的朗读中,不仅重现了当年参与学生工作的初心与热忱,更让在场学生骨干深刻体会到:学生工作从来不是“被动接受”的任务,而是需要主动投入的事业,每个人都能在细微小事中找到价值、实现成长。围绕随笔中的感悟,他还与同学们深入探讨“如何精准开展学生工作”“如何在实践中深化思考”,用亲身经历为大家提供可借鉴的方向。
谈及学生工作的方法与目标,梅强引入清华大学“听话”“出活”的两项成长实践特点,强调要红专统一,为学生骨干厘清工作边界与创新空间。他解释道,“听话”是对规则的敬畏,要遵守法治程序、服从组织安排、严守纪律底线;“出活”则是对能力的要求,需在审慎务实的基础上创造性开展工作。他以“不仅要给学生面包,还要给猎枪”作比,进一步强调:学生工作不能只停留在知识学习的层面,更要帮助大家提升素质和能力。
在品格塑造方面,梅强指出,学生骨干需在公民道德、职业道德、政治道德三个层面不断锤炼。他从阐发山大基因内涵切入,鼓励学生骨干接续和发扬学校优秀传统,以“家国情怀”锚定人生立场,以“担当精神”扛起时代使命,以“崇实品格”夯实成长根基,以“创新素养”打破思维局限,积极探索学生工作的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让青春在突破中焕发更多可能。

整场团课以一份追忆共情、两句俗语明理、三层道德筑基、四维基因定向,层层递进、环环相扣。活动最后,梅强结合学院“爱智乐群、弘德修远”的理念,对同学们提出知行合一、德才兼备、内圣外王的目标期许,特别指出“群育”的重要性,鼓励学生骨干以此次交流为契机,在导学陪伴中互助共进,以终身学习的姿态深耕成长之路,为学院发展注入青春动能,让个人理想在时代浪潮中绽放光彩。
与会同学纷纷表示,此次青春交流会兼具理论高度与实践指导意义,未来将以团校课程为契机,在思想觉悟、责任担当、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四个维度主动提升综合素质,努力成长为有理想、懂奉献、能干事的学生骨干,以实际行动服务同学、助力学院发展。
哲社学院团校是集思想引领、素质提升、志愿精神培育、社会实践锻炼于一体的综合育人平台,始终聚焦青年学生成长需求。下一步,学院团校将持续发挥育人功能,通过多样化活动为学生骨干赋能,从思想塑造、能力培养、实践历练等多个维度为青年学子提供成长支持,为培养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青年贡献力量。
文:王祖荣
图:杜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