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日,大罗山麓,明心湖畔,“《周易》思想与温州经史传统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周易学会2025年会”在温州大学举行。这场学术盛会汇聚了全国易学研究的顶尖力量,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其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温州大学党委书记钱强在开幕致辞中,结合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关于“两个结合”的重要精神,强调了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的时代意义。他指出:“《周易》蕴含的阴阳调和、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思想,与温州人敢为人先、特别能吃苦创业的精神品格一脉相承。”他期待本次研讨会能为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注入新活力。
温州市国学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林兴峰在致辞中分享了研究会五年来在国学传承与创新方面的探索。他提出,在全球化的今天,如何运用周易的辩证思维应对变局,如何从温州金石传统中汲取治理智慧,是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期待学者们的真知灼见能让古老经典焕发新的生机。
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中国周易学会副会长刘震教授,从历史维度梳理了温州与易学的深厚渊源。他回顾了东晋易学家郭璞以“北斗象城”理念规划温州古城的历史,阐述了永嘉学派“义利并重”思想与《周易》“利者义之和”理念的内在共鸣,认为温州模式正是周易“开物成务”精神的现代诠释。

在随后进行的大会发言环节,七位专家学者带来了前沿的学术分享。南开大学吴克峰教授对《天元玉册》运气子系统进行了探析,福建师范大学黄黎星教授考辨了历法节气与易学文化的关联,湖北大学周海春教授勾勒了邵雍体用论的哲学纲要,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单翔副总经理对《周易》思想的现代性转化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曲阜师范大学刘彬教授论述了经学易的发生原理,中国周易学会刘震副会长揭示了《周易》哲学思想中的美学意蕴,温州大学孙邦金教授则分析了清代学者戴震的易学观及其诠释方法。这些发言涵盖了易学研究的多个维度,既有对传统经典的深度解读,也有对现代价值的创新探索,思想交锋频现。
中国周易学会自1994年成立以来,作为国家一级学会,始终致力于易学研究的学术繁荣与文化交流。学会通过《周易研究》这一核心期刊搭建了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通过持续举办海峡两岸《周易》学术研讨会、国际易学研讨会等品牌活动,并与德国、法国、韩国等多国科研机构建立稳定合作关系,有力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海内外的传播与影响。
本次年会还设置了专题小组讨论环节,与会学者围绕多项相关议题展开深入交流,形成了一批具有建设性的学术观点。在圆满完成各项议程后,举行了闭幕式。
本次年会的成功举办,不仅为易学研究提供了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更通过深入探讨《周易》思想与温州地域文化的内在联系,为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创新性发展开辟了新路径。与会学者一致认为,这种扎根传统、面向未来的研究取向,必将为推动人文社会科学繁荣发展、服务文化强国建设贡献独特的智慧与力量。

文:程潇潇
审核:董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