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思润心 劳动铸魂 ——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构建“12345”全景式劳动育人体系
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立足学科特色,以“哲思润心、劳动铸魂”为理念,构建起“一坊、两训、三课、四赛、五进”的劳动教育微生态,实现劳动育人从“活动”走向“制度”、从“片段”走向“闭环”。
“一坊”示范,打造“嘤鸣”就业指导系列工作坊。学院依托校友资源,建立“学生+HR+专任教师”三元协同团队,把简历诊断、模拟面试、生涯团辅搬到宿舍楼下,累计服务学生600余人次,形成“15分钟劳动成长圈”。


“两训”托底,实施“救在身边”急救培训、“宿舍长”、“朋辈辅导员”履职培训。联合校医院、青年志愿者协会、红十字会等开设“矛盾调解、资源管理、心理预警”三模块课程,把劳动教育嵌入“最小生活单元”。


“三课”递进,我院三支劳动教育团队系统构建“价值—技能—创造”链式劳育课程群。社会学二班通过生态读书与观鸟实践,筑牢生态责任价值根基;社工班深入社区开展学业帮扶与情绪疏导,提升专业服务技能;哲学拔尖班融合戏曲学习与创编展演,激发文化创新劳动能力。三课联动,实现从价值引领到技能实践再到创新创造的全链条育人路径。


“四赛”牵引,打造“帚笔生辉”“一桌家宴”“年夜饭故事”“社区微更新”四项品牌赛事。征集图文、视频、推文等优秀作品在“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学生会”公众号展出,实现“学生—宿舍—家庭—社区”四级联动。


“五进”延伸,推动劳动教育进社区、进家庭、进小学、进企业、进云端。组织“社区落叶清扫”、“扫雪活动”等志愿服务多场;青年志愿者协会在建筑新村街道展演情景剧和手势舞《光影青春 舞向未来》,以沉浸式党课与劳动教育相融合;120余名学生赴8个社区开展学业辅导活动,累计超过600小时;寒假“最美劳动时刻”征集活动,把劳动故事讲成“家风思政课”。




一年来,学院劳动教育实现从“单一活动”到“系统生态”的升级,为培养“俯下身、接地气、爱劳动、懂感恩”的新时代哲社人才提供了坚实支撑。下一步,学院将借鉴高校劳育创新经验,拓展校企社协同育人平台,丰富劳动教育内容与形式,让学生在劳动实践中锤炼品格、增长才干,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注入劳育力量。
文:王淼
审核:翁祥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