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思润青春,协同育新人 ——“乐智者”青少年哲学团队为山大附中打造创新哲学课程
2025年初,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与山大附中协同开展“大中贯通育人项目”,“乐智者”青少年哲学团队打造了《乐智者青少年哲学》系列课程。目前,团队深入洪家楼与千佛山两大校区,面向5年级和7年级学生累计授课近20次,课程已成功纳入山大附中校本课程体系。该项目秉持“通智教育”理念,通过哲学这一“母题性学科”融合多学科思想资源,将高校哲学优势资源深度嵌入基础教育课堂,在中学生阶段持续开展体系化、规范化、常态化的青少年哲学教育,逐步探索出一条“大学教育—基础教育”协同育人的新路径。


“乐智者”青少年哲学项目团队成立于2020年,是全国唯一以本科生为授课主体,集教育推广和公益服务于一体建设的创新团队,指导教师为吴童立教授。团队累计为8所学校,10余个社会组织的学生带来哲学运思,累计授课千余节,受益学生三千余人次。此次与山大附中的合作,团队精心打磨了一系列兼具深度与趣味的哲学课程:
1. 苏格拉底该成为超人吗:人应该做好事吗
2. 善恶之间:一个关于道德的故事
3. 寻找黄金蛋:什么是好的分配方式
4. 辩论中的逻辑谬误:以一期奇葩说为例
5. 当我们试着谈论死亡
6. 人民陪审员的名义
7. 电车难题的选择困境
8. 从未思考过的矛盾世界
9. 关于我们对美的感知
10. 拯救西西弗:生活的意义
11. 魔法拍卖课:人生价值的比较与选择
12. 今天吃什么:什么才是好的分配方案
13. 谎言粉碎机:我们如何能够判断事情的真相
14. 话语与真相:一堂关于口供的推理课
15. 暂停键哲学:发呆的秘密
16. 一堂关于“爱”的哲学课——从《爱的艺术》谈起
上述课程的研发遵循严谨标准,历经多轮打磨,确保每一节课都能契合初中生的认知水平与接受特点。在教学形式上,团队深入贯彻“启发式、对话式、探究式”理念,综合运用情境游戏、哲学辩论、角色扮演等多元载体,并有机融入中国哲学经典与历史典故,实现了与语文、道德与法治、科学等学科的跨界联动,既衔接课本知识,又紧密联系生活实际。
课程实施以来,学生逐步形成了主动提问、乐于表达、敢于质疑的课堂习惯,批判性思维与团队协作能力显著提升。值得一提的是,不少学生在课后自发阅读哲学读物,运用哲学视角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持续增强。对于参与授课的山东大学哲社学院学子而言,这一教学过程不仅是将专业知识转化为育人实践的生动课堂,更是深化教育理解、提升社会责任感的重要平台。此次合作极大地丰富了中学的校本课程体系与校园文化内涵,为青少年哲学教育提供了可供推广的实践样本。面向未来,团队将立足学院学科优势,持续聚焦课程体系化、队伍专业化和育人模式创新三大核心任务,实现青少年哲学教育覆盖面和影响力的全方位跃升,为培养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社会责任意识的新时代青年筑牢坚实的思想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