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社新闻
哲社新闻
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李秋丽教授参加第四届中国-东盟儒学高峰论坛

2025年11月14日至17日,时值中泰建交50周年,第四届“中国-东盟儒学高峰论坛”在泰国曼谷成功举办。论坛由山东大学、泰国法政大学比里•帕侬荣国际学院、曾智明“曾子学术基金”共同主办,围绕“儒家文明与现代生活”主题,邀请30余位来自海内外嘉宾、专家学者展开深入交流。

山东大学副校长、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院长曹现强、国际儒学联合会副会长牛喜平、金利来集团主席曾智明、论坛创会主席曾振宇等嘉宾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与会学者就“儒家工夫论与现代社会方式”“儒家伦理与现代生活”“儒家伦理与现代家庭关系建构”等议题展开多角度探讨。中国周易学会副秘书长、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李秋丽教授应邀出席本次论坛并作专题发言。

李秋丽教授专题发言的题目是“论《周易》的象世界与理世界”,指出《周易》文本中既有“理”的世界(意义世界),也有“象”的世界(符号世界)。自《易传》提出“《易》有圣人之道四焉”始,逐步形成“象理合一”的诠释模式,深刻启发了后世对《周易》的多维度理解。随着易学发展,因对“理”“象”关系的不同侧重,逐渐形成象数易学与义理易学两派。李教授强调,象数是义理的基础,卦象不仅是具体事物的象征,更是对世界本质与规律的表达,成为人由有限认知通往无限本体的工具和桥梁。两派虽理解路径不同,但“理”与“象”互诠互显,共同构建了《周易》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会议期间,李秋丽教授还深入了解了《易经》在泰国的传播与研究现状,并获赠泰文版《易经》一套,为中泰易学交流留下珍贵资料。

本次论坛有效推动了儒家思想在东盟地区的传播与在地化对话,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推广及中泰人文交流注入了新的活力。

文:张宇欣

审核:董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