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时代的家庭文化转型:价值观、制度逻辑与实践路径”学术沙龙顺利举办
11月22日,“数字时代的家庭文化转型:价值观、制度逻辑与实践路径”学术沙龙在中心校区知新楼A1618顺利举行。本次沙龙特邀山东省康复医院院长褚志杰,山东大学护理与康复学院副教授崔乃雪、体育学院教授孙国晓、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副教授胡孝忠,重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徐素琼作主题发言。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程三银教授主持沙龙。

活动伊始,褚志杰介绍了医学教育现状与山东在儿童康复领域的特色探索,重点阐述了教育、医保、卫健三系统的协同机制,并分享了本院在儿童康复与家长培训方面的实践成果。
崔乃雪分享了关于儿童心理健康的研究发现,她指出家庭环境中的情感虐待与忽视对儿童心理发展影响深远,且实证研究表明母亲通常是此类行为的主要施加者,她还分析了屏幕时间通过干扰儿童作息进而引发情绪问题的影响路径,并据此强调了“数字教养”的重要性;孙国晓则围绕青少年心理健康与家庭环境的关系,探讨了家庭与个体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对心理发展的综合影响;胡孝忠研究了智力障碍儿童家庭中宗教应对、正念与家庭生活质量的关系,证实了“正念”是影响智力障碍儿童家庭生活质量的关键中介,该发现为针对此类家庭开展正念干预、构建支持体系提供了明确的学理支持。 程三银表示,当前家校社协同育人存在价值导向不明、角色分工不清等现实困境,并据此提出了“价值引领—角色明晰—机制协同”的整合路径,为构建中国特色家庭文化教育体系提供理论参考;徐素琼聚焦特殊儿童的幼小衔接困境,指出家庭在此过程中面临经济、专业指导与社会支持等多重压力,并从家庭需求、政策保障和服务体系三方面提出了赋能家庭的建设性路径。

活动尾声,褚志杰作总结发言。他高度评价了本次沙龙取得的丰硕成果,指出跨学科合作为探索数字时代的家庭研究提供了关键思路,并为推动相关理论与实践创新注入了新的活力。本次活动有效搭建了多学科学术交流平台,促进了医学、心理学、体育学、社会学与文化研究等领域的深度对话与思想交融,为数字时代家庭文化转型研究积累了宝贵经验。未来,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将持续依托高水平学术活动,凝聚跨学科研究合力,不断提升学科在相关领域的学术话语权与社会服务能力。

文:丁泽楷
图:王月
审核:程三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