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社新闻
哲社新闻
“诠释学与东亚儒家经典诠释学的创造性开展”学术研讨会举行

8月24日至27日,由山东大学中国诠释学研究中心、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主办的诠释学与东亚儒家经典诠释学的创造性开展学术研讨会在山东威海召开。来自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的20多位学者应邀参会。会议开幕式由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陈治国教授主持,山东大学中国诠释学研究中心主任傅永军教授和台湾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蔡振丰教授分别致辞。

本次研讨会聚焦“东亚儒学的创造性开展”和“儒家经典诠释传统的现代转换”两大主题。为聚焦问题,总结汉语学界近来在此论题上的学术进展,研讨会采用对话形式进行。会议组织者先行邀请在东亚儒学经典诠释学领域卓有识见、贡献颇丰的著名学者——台湾大学特聘讲座教授黄俊杰先生撰成《东亚儒家经典诠释史中的三个理论问题》一文,并将此文确立为标靶论文。参会学者聚焦论文中提出的三个核心论题即“思想原创者的所有权问题”、“解释者的自由度问题”和“诠释的无政府主义问题”展开反思对话、交流研讨,并由之延展开去,对当代东亚儒家诠释乃至更大范围内的儒家经典诠释的路向、方法、原则等进行探究与纾解。总体来讲,面对黄俊杰教授所谈的三个论题,与会学者大致形成西方与东方两种不同阐发视角,既有对问题的直面反思,亦有从问题出发的接续性解读。其中,傅永军教授、华中科技大学何卫平教授通过将西方诠释学尤其是海德格尔—伽达默尔现象学诠释学引入东亚儒学经典诠释来实现对三个论题的澄清与阐解,并进而在比较视野和现代性视域中探寻中国经典诠释学建构的可能性方案;台湾东海大学史伟民教授则以德国哲学界有关历史性的诠释和系统性的诠释的区分为切入点对黄俊杰先生提出的多元诠释问题进行探讨,且尤其从系统性诠释的立场出发,认为对儒家经典之创造性诠释的真理诉求必然建立在对不同领域的“他者”之认同和吸纳中。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李甦平研究员立足东方视角,以中日韩三国儒者经典诠释的比较研究为例,从东亚儒家经典诠释学的目的、诠释主体和诠释客体之特点出发回应黄俊杰先生的相关论述。蔡振丰教授和台湾师范大学张昆将教授亦对黄俊杰先生的论题做延展性的分析。其中,蔡振丰教授基于东亚儒学诠释中的“陌生性”和“他者性”特点对黄俊杰先生的“脉络性转化”理论作出进一步分析,张昆将教授则以《华严经》中“六相圆融”之说补充与发扬黄俊杰先生关于东亚儒学中“一”“多”关系的分析。湖南大学李清良教授亦接续黄俊杰先生对东亚儒学的实践性特征的分析,强调儒家经典诠释学本就是一门“实践诠释学”。台湾师范大学藤井伦明教授在重申儒学诠释中经典的权威性和绝对价值的基础上,将东亚儒者经典诠释之差别归于思维模式和语言观的不同。国内外部分致力于诠释学和中国经典诠释研究的青年学者和博士研究生也做了精彩的论文发表。会议最后由深圳大学人文学院景海峰教授就当代儒学研究的经典诠释向度做系统性梳理,指出当代儒学的创造性发展必须建立在新经学研究、古典学研究和中国经典诠释学研究三条路径的互动融通之上。

会议综合讨论兼闭幕式由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蔡祥元副教授主持,傅永军教授、张昆将教授、景海峰教授、史伟民教授、何卫平教授就会议主旨、组织形式、研讨收获、未来期待等作总结发言,张昆将教授亦代为转达黄俊杰教授对此次会议的热切关注。“诠释学与东亚儒家经典诠释学的创造性开展”学术研讨会凝聚国内外、老中青三代诠释学研究者之智识,聚焦东亚儒学经典诠释的核心论题,于交流、碰撞、沟通中推进中国经典诠释研究不断前行。本次研讨会为山东大学人文社科研究院资助的年度学术高层论坛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