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社新闻
哲社新闻
山东大学中国诠释学研究中心举办“诠释学与伦理学”学术工作坊

12月14日至16日,由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山东大学中国诠释学研究中心、天津社会科学院伦理学研究所主办的“诠释学与伦理学”学术工作坊在山东济南召开。来自山东大学、天津社会科学院、安徽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学术机构的30余位学者应邀参会。会议开幕式由中国诠释学研究中心主任傅永军教授主持,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刘森林院长和天津社会科学院伦理学研究所冯书生所长分别致辞。

本次研讨会以哲学诠释学的实践哲学转向以及相关伦理议题作为研讨主题,从“伽达默尔与实践哲学传统”、“诠释学视域下的道德论题”、“哲学诠释学与实践智慧”和“道德与伦理问题的理解与诠释”等多个维度进行发言,并展开深入广泛的讨论。华中科技大学何卫平教授从伽达默尔后期作品《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哲学中善的观念》出发,指出伽达默尔的伦理学建基于对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善”之观念内在一致性的发掘之上,它最终必然指向具有宇宙论视野的最为普遍的“善”。安徽大学张能为教授通过阐释伽达默尔“实践就是伦理学实践”这一论断,认为其伦理学是在解释学实践哲学基础上对人之存在与行为伦理的哲学思考,它力图借助对“善”的实践理性反思而确立“共同的伦理”意识和“正确的伦理”规范。山东大学傅永军教授在全面省思技术时代国家权力与自由研究之紧张关系的基础上,解析伽达默尔实践哲学“超克”自由研究困境的可能方案,并对其颇富浪漫色彩的解决方案给予同情式理解。山东大学田洁教授围绕伽达默尔对亚里士多德实践智慧的解读进行深入反思,认为伽达默尔没有公正对待实践智慧与技艺的相似性,并实际上抹杀了这一概念在亚里士多德那里兼具的工具理性向度。华东师范大学牛文君副教授基于哲学诠释学立场,结合实践哲学传统和言语行为理论等视角,追问诠释学诸要素与实践诸要素之间的可比性,以此证明诠释学和实践哲学的亲缘关系。山东省委党校杨东东副教授和山东财经大学陈太明博士的发言则聚焦于伽达默尔与哈贝马斯的论争及其后续效应。杨东东副教授从两者的论争中考察哲学诠释学的普遍性是否以及在何种意义上可以指向共同的善;陈太明博士试图说明伽达默尔的“应用”概念如何有效克服在哈贝马斯商谈伦理学中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的道德普遍性例外的问题。

除围绕伽达默尔实践哲学、伦理学展开的对话交流之外,亦有学者在更宽泛的学术视域中讨论诠释学与伦理学关系问题。曲阜师范大学铁省林教授着力分析了意大利著名哲学家吉亚尼·瓦蒂莫的虚无主义诠释学理论,指出这一兼蓄尼采和伽达默尔理论向度、颇富后形而上学特征的诠释学将会拓展伦理学的视野,实现从传统伦理学向有限伦理学的过渡。山东大学王华平教授认为在道德判断及其驱动力的关系方面,认知科学的介入证实了外在论的观点,即两者的联系并非先验的,而是源于道德心理学。山东大学在读博士许欢探讨了伊壁鸠鲁的欲望理论,认为其把“自然/虚妄”作为欲望分类的首要标准具有独创性,这既构成伊壁鸠鲁伦理学的基石,又是古希腊哲学对欲望讨论的继承和发展。

会议综合讨论由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陈治国教授主持,天津社会科院伦理学研究所冯书生所长、李科政博士等就会议选题、组织形式、研讨收获等作总结发言,同时就《道德与文明》杂志的办刊理念、刊物特点等作系统介绍。山东大学傅永军教授致会议闭幕辞。本次“诠释学与伦理学”学术工作坊凝聚山东大学中国诠释学研究中心和天津社会科学院伦理学研究所之合力,充实了伽达默尔实践哲学的研究视界,拓展了伦理学的研究论域,开启了诠释学与伦理学沟通的新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