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社新闻
哲社新闻
哲社学院“残障研究”团队在SSCI期刊发表两篇论文

哲社学院"残障研究"团队在SSCI期刊《Children and Youth Services Review》(CYSR)发表两篇论文。

哲社学院社会工作系于淼博士与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工作系陶兆铭博士合作,在CYSR杂志2019年第1期发表文章Exploring the identity constitution and identity capital of youth with physical disabilities: A qualitative study in mainland China,于淼为第一作者与通讯作者。该研究探索我国肢体残障青年的身份认同问题。有关残障人士身份认同的讨论是残障研究的一个重要面向,以个体模型的本质主义取向和社会模型的建构主义取向为基础,身份认同研究在理论层面不断发展。相比于理论的丰富,对残障人士身份认同实证层面的探索则滞后很多,该研究基于对深圳市肢体残疾青年主观经验的探索,结合残障研究中对身份认同面向的讨论,建构和论述他们呈现出的身份认同内容与身份资本。研究发现,残疾青年的身份认同不是传统的个体模型提出的身体残损的结果,或社会模型提出的被压迫排斥的结果,即简单来说相对消极的身份认同,而是表现为复杂的,多面向共存的,包括残疾认同、被排斥与自我排斥身份认同,以及其身份资本的呈现,包括自主性表现、策略性的表现以及集体的协商性表现。该研究为国内对肢体残障青年身份认同的创新性经验研究,有助于未来对残障青年福利政策和实践的进一步扩展与深入。

哲社学院社会工作系葛忠明博士和社会学系张月云博士合作,在CYSR杂志2019年第10期发表文章Disability status and student outcomes over time in regular classrooms: Evidence from a national panel survey in China,葛忠明为第一作者,张月云为通讯作者。该研究关注融合教育视角下残障儿童的随班就读现象。融合教育理念认为残障学生应该在普通学校、而非特殊教育机构接受教育。近三十年来,随班就读成为我国促进融合教育、切实保障残疾儿童最基本受教育权的主要教育形式之一。从1992年到2010年,中国残障学生接受随班就读的比例从28%提高到60%。作者使用全国代表性的中国教育追踪调查数据,分析了8000多名普通班级学生从初一到初二期间在学业表现、学校归属、心理健康几个方面的变动。研究发现,残障学生在所关注的几个指标上的表现都处于劣势,但是这种劣势在一年的跟踪期内没有变大。特别是在心理健康方面,尽管残障学生和非残障学生的心理健康都出现下降,但下降幅度在非残障学生中相对更大,这表明两类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有所趋同。随着融合教育话语和实践在全球范围内的持续升温,本研究为中国随班教育实践提供了经验证据,也将有助于未来关于融合教育的国际比较研究。

Children and Youth Services Review(CYSR) 为SSCI收录期刊,根据2019年6月最新公布的期刊影响因子排名,CYSR在社工领域(Social Work)的43本期刊中排第7位,属Q1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