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一项国家社科基...
|
根据社科规划办网站公布,在2024年7月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结项中,共验收442个年度项目、青年项目和西部项目结项申请。经同行专家鉴定,374个项目予以结项。其中,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的重点项目“空间社会学的新发展研究”获评了优秀,是这次结项的项目中社会学领域唯一的一项优秀成果,也是山东大学唯一的一项优秀成果。 该项目由社会学系林聚任教授主持完成。成果所构建的研究论纲包括:城乡关系是一种空间关系 |
|
发表时间:2024年08月08日 |
|
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部分学者赴曲阜...
|
7月10日至11日,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教授林安梧、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王新春、山东大学犹太教与跨宗教研究中心教授赵法生、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教授杨泽波、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何中华应邀赴山东济宁曲阜尼山,出席第十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 第十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 由文化和旅游部、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儒学联合会和山东省人民政府共同 |
|
发表时间:2024年07月15日 |
|
茶脉传承·文化两创|哲社学院“星火...
|
未知东郭清明酒,何似西窗谷雨茶。茶文化起源于中国,盛行于世界,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茶文化保护传承发展,多次“以茶论道”,阐释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视和推动下,一杯“中国茶”,成为传承、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 为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对传承文化遗产、坚持绿色发展、推进乡村振兴的号召,发挥党员模范作用纵深 |
|
发表时间:2024年08月17日 |
|
茶脉传承·文化两创|哲社学院“星火...
|
以茶文化为起点,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星火”学生党员先锋队作为文化传承团队聚焦“文化两创”,在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中推进茶品牌建设,深入挖掘当地茶文化底蕴,深化大众对民族文化自信的理解,同时推动文化创新,使民族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的活力。8月14日至8月18日,青岛茶区调研组的队员们在哲社学院党委副书记翁祥栋与社会学专家解玉喜的指导下,前往山东省青岛市,线上线下开展“茶脉传承·文化两创 |
|
发表时间:2024年08月19日 |
|
茶脉传承·文化两创|哲社学院“星火...
|
为进一步探索茶文化赋能茶产业路径,研究品牌建设与产业融合策略,发挥党员模范作用,依托实践研究促进茶文化传播与茶产业升级,实现传统文化现代转化与发展,8月10日起,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星火”学生党员先锋队云南分队部分成员前往云南省临沧市白莺山茶区开展为期4天的“茶脉传承·文化两创”系列社会实践活动。 8月10日,“星火”学生党员先锋队抵达这片拥有逾两万棵古茶树、被誉为“世界级茶博物馆 |
|
发表时间:2024年08月12日 |
|
探访千年的成武足迹丨山东大学哲学...
|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勤劳的成武人民人才辈出,创造了灿烂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在动荡的革命岁月里,英勇的成武儿女浴血奋战,铸就了不朽的红色丰碑。为了响应中国大学生知行计划,推动乡村振兴,推进社会调研与文化传承的深入发展,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哲心绛韵”支教服务队探访菏泽市成武县千年历史足迹,传承传统文化,感悟红色精神。 春去秋来,岁月悠悠。一件件珍贵的文物如同历史长河中闪亮的石子,引领我们 |
|
发表时间:2024年08月07日 |
|
结对共建聚合力 相融互促共提升——...
|
为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进一步加强组织建设,深入贯彻三下乡“五个一”实践要求,推动“茶脉传承,文化两创”实践项目的深入开展。2024年8月14日,哲社“文化两创,茶脉传承”团队与哲社星火硕博宣讲团以线上形式开展结对共建活动,本硕学生党员代表参与此次活动。 会议开始,“茶脉传承,文化双创”项目团队代表简要介绍了团队概况,并阐述了团队对“三下乡”“五个一”的认识,强调了结对共建的重要意义 |
|
发表时间:2024年08月15日 |
|
“茶脉传承·文化两创”茶文化宣讲会
|
8月12日下午,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星火”学生党员先锋队成功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线上茶文化宣讲会。本次活动旨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茶文化,促进文化创新与交流,吸引了包括山东大学茶文化协会代表在内的五十余名学生及茶文化爱好者积极参与,共同探索茶文化的深厚底蕴与现代价值。 茶韵飘香,文化共赏 宣讲会伊始,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茶脉传承·文化两创”团队成员高歌带领与会者穿越千年茶史,从茶 |
|
发表时间:2024年08月14日 |
|
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王玉彬教授在《...
|
近日,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王玉彬教授在《中州学刊》2024年第8期上发表了题为《从“德”到“德友”:<庄子·德充符>中的伦常重建》的高质量论文。 文章认为,《德充符》之“至德”既有“虚”而不“实”的内在特征,亦有因“虚”而“实”的外在效应。这种外在效应有两种表现:一是常人以至德者为“师”,也即“以德为师”;二是常人因至德者而为“友”,也即“因德为友”(“德友”)。尽管“以德为师”更本源 |
|
发表时间:2024年08月17日 |
|
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乐学讲堂·大学...
|
为全面贯彻落实学校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提升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能力,引导学生“学在山大、快乐成长”,帮助哲社学院2024级新生快速适应大学生活节奏、掌握学业方法技能,增强对学校、学院的归属感与认同感,提振学业成就感与学生幸福感,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以学院系列品牌活动“哲社问答”为依托,于2024年8月25日举办“乐学讲堂·大学初体验”2024级新生分享会。 本次分享会由 |
|
发表时间:2024年08月25日 |
|
中国大学生知行计划丨山东大学哲学...
|
中国大学生知行计划发出号召——“让每一个孩子看见远方”,我们以热情点燃未来,用青春陪伴童真,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哲心绛韵”支教活动成功举办第一期夏令营结营仪式暨文艺展演。知行合一以促乡村振兴,青年聚力助力可持续发展,相识七月,汗水书写篇章;精彩汇演,欢声汇成清风,在盛夏招手相遇,挥手告别。 为了更好的响应中国大学生知行计划“乡村振兴”的号召,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同时推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 |
|
发表时间:2024年08月07日 |
|
茶脉传承·文化两创|哲社学院“星火...
|
为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文化遗产与振兴乡村的号召,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星火”学生党员先锋队以“茶文化”为切入点,深入挖掘茶文化内涵,积极探索茶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新思路,在实践中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在学院党委副书记翁祥栋与社会学专家解玉喜老师的指导下,队员们历时两个月,走访淄博、青岛、杭州、贵州、云南五大特色茶区,开展“茶脉传承·文化两创 |
|
发表时间:2024年08月26日 |
|
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李章印教授在《...
|
近日,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李章印教授在《贵州社会科学》2024年第6期上发表了题为《从存在历史看中国传统与科学的关系》的高质量论文。 文章认为,海德格尔在其存在历史之思中提出第一种起动和另一种起动概念,与之对应的可以是第一种存在历史和另一种存在历史,以及第一种科学和另一种科学。第一种科学是在第一种存在历史完成之际从西方形而上学中产生出来的近现代科学,另一种科学是在另一种存在历史中繁荣发展 |
|
发表时间:2024年08月21日 |
|
百廿风华·校友访谈丨王凤才:外儒内...
|
人物简介: 王凤才(1963—),男,山东诸城人。1986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哲学系,获哲学学士学位,并留校任教;1991年获哲硕士学位,再度留校任教;2004年获哲学博士学位,任山东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06年,复旦大学哲学博士后流动站出站后,进入复旦大学工作,任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暨国家创新基地研究员;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法兰克福 |
|
发表时间:2021年10月28日 |
|
百廿校庆作品 | 哲学系77级校友:春...
|
《春华在心中流淌》 ——忆山东大学哲学系77级 1980年4月24日在学校化学楼前 时光飞逝,岁月如梭,我们哲学系77级同学从1978年2月28日来到山东大学报到至今已走过近44年的寒暑历程。回顾大学时代四年的学习、交往、生活以及毕业后的多次相聚,有些清晰如昨,难以忘怀;有些记忆模糊,甚至完全忘记。 为庆祝母校建校120周年华诞,也为迎接即将到来的毕业40周年庆典,哲学系77级全班同学通过班群微 |
|
发表时间:2021年10月14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