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大学王南湜教授做客马克思哲学...
|
12月24日,南开大学哲学院王南湜教授应邀做客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马克思哲学发展论坛”,并作了题为“改革开放40年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理路之检视”的学术报告,哲社学院院长刘森林教授主持报告会。 王南湜教授指出,决定论与能动论之间的张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问题,马克思将哲学的根本功能规定为改变世界,就内在地包含了这一根本问题。改变世界的前提是世界具有可改变性,也就是说世界不能是全然 |
|
发表时间:2018年12月27日 |
|
哲社学院举办哲学心理学工作坊
|
12月22日,哲社学院主办的哲学心理学工作坊在知新楼举办。多位来自国内高校哲学心理学学界的知名学者参会并进行学术报告和交流。哲社学院副院长王华平教授主持工作坊开幕式。哲社学院教师代表和相关学科学生参加了会议。 上午的学术会议由哲社学院教师Ivan Ivanov博士主持。首先,中山大学Itay Shani教授作题为“Befuddling the Mind: Radical Embodiment |
|
发表时间:2018年12月28日 |
|
上海交通大学高全喜教授谈罗马帝国...
|
12月26日,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讲席教授高全喜做客“天人讲堂”第105期,作题为“罗马何以大国崛起——波利比乌斯《通史》的混合政体论”的学术讲演。 高全喜教授首先阐明演讲题目的由来。他指出,国内学术界较为熟悉的是罗马的衰亡史,这方面的相关汉译作品卷帙浩繁,如休谟的《英格兰史》、孟德斯鸠的《罗马兴衰论》等。但是,关于罗马何以实现兴盛的著作,汉语学界尚未有过系统翻译。古罗马历史学家波利比乌斯 |
|
发表时间:2018年12月29日 |
|
林安梧教授论“经典是一个生活世界”
|
3月20日晚,著名哲学家、宗教学家,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特聘教授林安梧做客“天人讲堂”第106讲,带来一场主题为“经典是一个生活世界——从‘当代新儒学’起论”的演讲。 林安梧教授开篇指明经典儒学的生活世界是一个由人的学问贯穿到天地的总体。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都牵涉到学问,但最重要的是在二者的基础上成为君子,即“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具体 |
|
发表时间:2019年03月22日 |
|
分析哲学论坛第155期:Arthur Schip...
|
3月26日晚,哲社学院第155期分析哲学论坛在知新楼A1521举行,阿姆斯特丹大学哲学系Arthur Schiper教授作了题为“The Paradox of Non-Being”的学术报告。哲社学院教师Ivan.V.Ivannov主持,哲学系王华平、陈坚、黄启祥、梁飞、郭鹏、李明鹤等教师参会。 讲座伊始,Schipper首先介绍了非存在悖论问题。非存在悖论问题是在本体论研究中的一个核心问题。它 |
|
发表时间:2019年03月27日 |
|
张江教授谈“关于阐释学的几个基本...
|
3月29日上午,中国社会科学院张江教授在知新楼A座113报告厅做了题为“关于阐释学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的学术报告。此次学术报告由哲社学院刘森林院长主持,傅永军、李章印、牛建科、黄启祥、陈治国、翟奎凤、蔡祥元、李海涛等师生60余人参加了此次学术报告会。 张江教授先是通过信使传递宙斯话语的例子来分析“阐释”的发生及其中间的各个环节,指出了阐释学的基本问题都是围绕“阐释”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而展开的讨论 |
|
发表时间:2019年04月01日 |
|
社会力论坛第1期:广州大学李双龙副...
|
4月11日,广州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李双龙做客山东大学哲社学院,做了题为“做有趣的量化社会科学研究:选题、写作与发表”的讲座,哲社学院张月云副教授主持讲座。 李双龙老师主要从选题、写作和发表三个方面分享了量化研究的经验。首先,关于如何选题,李老师认为应当从个人生活经验、关注社会现实、关注虚拟网络、以数据评判理论、弥补先行研究的时空不足、弥补先行研究在解释框架和微观机制方面不足、做对比研究、注重 |
|
发表时间:2019年04月12日 |
|
“第四届中国社会科学青年哲学论坛...
|
2019年4月12日至14日,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哲学部主办,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承办的“中国哲学论坛·第四届中国社会科学青年哲学论坛”在山东大学召开。本届论坛的主题是“哲学与生活:当代哲学前言问题研究”,来自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山东大学、《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等高校和科研机构的30位青年学者出席会议。 开幕式由山东大学山东大学人文社科研究院副院长冯波主持,《中国社会 |
|
发表时间:2019年04月17日 |
|
社会力沙龙第一期:山东大学葛忠明...
|
4月17日,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社会工作系葛忠明教授做主题为“残疾与残障:个人模型与社会模型”的学术沙龙交流会,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社会学系王昕副教授主持。 葛忠明老师首先谈了四个相关的概念:病Pathology、损伤Impairment、功能限制/局限Functional Limitation、残疾/残障Disability,并指出,病、损伤、功能限制/局限构成了残疾,但残障更多 |
|
发表时间:2019年04月17日 |
|
分析哲学论坛第157期:葛四友教授论...
|
4月18日晚,哲社学院第157期分析哲学论坛在知新楼A1408举行,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葛四友教授作了题为“论道德思想试验中的直觉错位——兼为后果主义辩护”的学术报告。哲社学院吴童立老师主持报告会。 讲座伊始,葛教授首先介绍了几种经典的思想试验,他认为理论需要面对各种思想试验带来的挑战,后果主义也不例外,需要对人生观问题、道德观问题、正义观问题作出回应,而道德直觉对于各种道德理论的证成有着 |
|
发表时间:2019年04月19日 |
|
分析哲学论坛第158期:李忠伟教授谈...
|
4月24日上午,哲社学院第158期分析哲学论坛在知新楼A1408举行,华侨大学哲社学院李忠伟教授作了题为“实质本质与先天综合——兼论早期现象学与分析哲学相关争论”的学术报告。哲社学院吴童立老师主持本次报告。 讲座伊始,李忠伟教授首先介绍了本次讲座所讨论的几个中心概念。首先,李教授介绍了本质命题的概念,并随之引出了质料本质命题的概念,这类命题是对涉及具有质料内的本质概念的描述。由此导出了本次讲座 |
|
发表时间:2019年04月24日 |
|
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李敬博士做客哲社...
|
4月29日上午,悉尼大学医学与健康学院博士研究生、原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李敬做客哲社学院朱雀论坛,做了题为“残障研究和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学科/研究领域发展和权力斗争的历史点滴”的报告,社会工作系葛忠明教授主持本次论坛。 李敬从她与残障学研究的渊源讲起,向同学们介绍了自己是如何参与到残障领域的研究,并认为残障学是一项跨学科的专业,其中涉及到教育学、医学、心理学、社会学 |
|
发表时间:2019年05月06日 |
|
北京东城区第一图书馆副研究馆员谢...
|
5月7日,北京东城区第一图书馆副研究馆员谢大勇做客哲社学院朱雀讲坛,做了题为“从古印度到中原——佛教服饰本土化过程”的报告,讲座在知新楼A113报告厅举行,哲学系教授陈坚主持。 谢大勇从佛教传入中国的历史视角介绍了佛教服饰本土化的过程。佛教产生于公元前5世纪的古印度,传入中国后分为了南传佛教、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回鹘佛教等流派。时空同系是研究问题的基础,谢大勇追溯了佛教传入的时间和路线 |
|
发表时间:2019年05月07日 |
|
社会力沙龙第二期:山东大学于淼老...
|
5月8日,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社会工作系于淼老师做主题为“残障人士的身份认同研究:以深圳市肢体残疾青年为例”的学术沙龙交流会,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社会学系张月云主持。 于淼老师首先介绍了研究的背景,指出有关残障人士身份认同的讨论是残障研究的一个重要面向,关于残障人士身份认同的理论研究发展的比较快,但对残障人士实证研究相对缺乏。接着于淼老师探讨了identity(身份认同)和 |
|
发表时间:2019年05月08日 |
|
冯波副教授做客第二期哲社文化周系...
|
5月9日,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哲社文化周”系列讲座第二讲于知新楼A1521报告厅举办。山东大学青年学者未来计划入选人、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冯波以“《三体》中的哲学浅谈”为题做专题讲座。 讲座伊始,冯波梳理了科幻小说的特点和哲学意蕴。他指出,一般认为,经验是我们获得知识的来源,没有经验过的事物常常是不可想象的,而科幻小说常常是超越经验和超越理解的,于是《三体》在某些超理解 |
|
发表时间:2019年05月13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