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会
哲社学院第三届青年志愿者协会工作总结

2024-2025年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第三届青年志愿者协会在学院党委的正确领导和团委的具体指导下,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为核心,聚焦心理健康服务、乡村振兴支教、志愿服务品牌建设三大亮点,联动多元基地与校内资源,累计服务时长26320小时,新增志愿者104人次,形成“亮点引领、全面协同”的工作格局。现从三大核心亮点及配套工作对哲社学院第三届青年志愿者协会(以下简称协会)过去一年的工作作总结报告。

一、心育护航,温暖青年心灵

为切实提升学子的心理调适能力、营造积极健康的校园氛围,协会始终将心理健康服务放在重要位置,联合学院听心小筑二级心理辅导站,共同策划并开展了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心理主题活动,多维度为大家提供专业且贴心的心理支持与关怀。

(一)山大附中小学“心向阳,共成长——‘童心奇遇’”心理健康活动:为响应国家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协会前往山东大学附属中学小学部二年级三班开展“童心奇遇”心理健康活动。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活动以生动有趣的游戏和互动体验为主要形式,精心设计了“守护心灵的盾牌”和“每人一笔”等环节。此次活动助力小学生们关注自身心理变化,提升应变、沟通与合作能力,为其心理健康筑牢基础。

(二)“暖景心语,情寄童心”关爱留守儿童活动: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方针政策,积极响应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的号召,并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协会以关怀留守儿童为主题,围绕情感传递与心理关怀,共组织了三大公益活动:摄影作品征集比赛、“三行诗”征集活动,以及为留守儿童书写明信片送上祝福的展台活动。此次活动通过多种形式展现社会各界对留守儿童的关爱,进一步推动社会力量关注这一群体的成长与发展。

(三)“‘泥’诉心声——积极自我的探索之旅”走进心灵主题讲座:为深入落实学校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求,助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协会邀请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二级心理辅导站听心小筑指导教师班梦姣担任主讲,以泥塑为媒介,引导参与者进行自我探索。在老师的指导下,大家用泥土塑造出代表自己内心状态的作品,并对作品进行解读,深入了解自己的情绪、需求和潜在的力量。讲座中还穿插了心理知识讲解和互动问答,帮助参与者掌握积极自我认知的方法,学会接纳自己、肯定自己,从而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压力与挑战。

(四)“心行千里,徒步送秋”活动:为增强大学生心理韧性,使其在与自然的接触中疏解心理压力,协会在济南市历城区百花公园举行秋日徒步活动。同学们在志愿者的陪伴下,在公园里观赏秋景、放松身心,并拍摄下秋景中的美好瞬间。通过徒步的方式,同学们不仅锻炼了身体,还在与自然的接触中放松心情、释放压力,同时增进了彼此之间的交流与情感。

(五)“哲思群理·心社共健”朋辈心理辅导技能大赛:为了促进大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对学习,协会举办朋辈心理辅导技能大赛,吸引众多学生积极参与。本次竞赛以“哲学思辨+社会关怀”为核心特色,精心设计了必答题、抢答赛、风险挑战等多个环节,引导学生从学科专业的角度深入探讨心理健康与社会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从而加深对心理问题的科学理解。此次竞赛不仅激发了大家学习心理辅导知识的积极性,还培养了一批具备一定技能的朋辈心理辅导员,为同学们提供了更贴近生活的心理支持。

(六)“hello哲社week“心理展台活动:在学院“我为同学做实事”——“hello哲社week”系列活动中,协会举办心理展台活动,通过默契挑战、情绪传递、故事接龙等互动游戏,指引同学们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主动关注自身心理状态,拥抱情绪,健康成长。

二、支教兴乡,助力乡村发展

在乡村振兴支教领域,协会以推动教育均衡、促进乡村振兴为目标,重点打造哲心绛韵支教队品牌,联合美丽中国项目组开展系列活动,为城乡教育协同发展注入力量,彰显大学生志愿者的社会担当。

(一)哲心绛韵支教队:为推动城乡教育协同与美丽中国建设,响应中国大学生知行计划号召,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哲心绛韵支教队于24年暑期深入菏泽市成武县孙寺镇,开启了以教育为载体,生态保护、文化传承、自我认知等为核心的社会实践之旅。在学院团委书记班梦姣老师和社会学系教师解玉喜的带领下,支教队与当地政府携手合作,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支教活动。

(二)美丽中国项目组“一分钟支教”展台:为激发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鼓励在校学生积极投身教育公益事业,助力改善教育资源不均衡问题,协会美丽中国项目组在中心校区齐园南侧举办“一分钟支教”线下展台活动,引导志愿者们对支教地区小学生的问题作出真挚回应。该活动为参与的大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展现爱心的平台,也通过每一份关爱传递出教育的力量。

三、青志筑库,打造精品项目

在志愿服务品牌建设方面,协会以“青志杯”大赛为平台、“哲心社爱”骨干培训班为支撑,推动志愿服务项目化、品牌化,逐步建立精品志愿项目库,提升志愿服务专业性与影响力。

(一)第二届“青志杯”:继24年成功举办第一届“青志杯”后,25年协会再度发力,顺利开展了哲社学院第二届“青志杯”青年志愿服务创意大赛。大赛下设实践与创意两个赛道,共计十三种项目类别,吸引众多学子参与。大赛不仅是志愿创意的展示舞台,更成为项目库的“源头活水”。一批兼具创新性与可行性的项目通过大赛落地,丰富了志愿服务的内容与形式。

(二)“哲心社爱”青年志愿者骨干培训班:为贯彻落实山东大学“百廿校庆·志愿先行”的方针,深入推进青年志愿服务工作,协会成立了“哲心社爱”青年志愿者骨干培训班,充分发挥哲社学院的学科优势,高效整合学院志愿服务基地与人才资源。本年度举办的关爱心智障碍者主题讲座、“青志乐助”志愿者技能培训会、“‘益’路同行”青年志愿服务专题交流会、山东大学青年志愿工作圆桌会暨哲社学院志愿工作座谈会等,吸引许多青年志愿者参与,从理论认知到实操技能全面提升志愿者素养,推动志愿服务标准化、专业化。

四、活动协同,筑牢志愿根基

在上述三大核心亮点之外,协会同步推进基地合作、跨院联动、校园服务等工作,形成“亮点引领、全域覆盖”的志愿生态。

(一)八大基地多元服务

协会联动八大基地开展多元服务,既延续了常规项目的深度:如明湖志爱基地以特色形式宣传济南文化、福瑞达基地与谷丰护理院通过手工活动陪伴老人、信望爱基地坚持心青年陪伴、瓷爱空间基地提供罕见病儿童线上帮扶、友童空间基地助力流动儿童成长、智远街道基地延伸至生活关怀;更新增特色亮点——协会与历下区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合作开发“巴学园情景还原”教学法,以“兜有爱·历伴童行”伴读活动为核心,搭配“模拟法庭”活动,既提升学生法律意识,更让孩子们爱上阅读,为基地服务注入新活力。

(二)跨学院联动合作

协会联合药学院、护理与康复学院前往趵突泉东村宿舍区,开展“志愿花开东村”活动,与社区居民共同书写跨越代际的雷锋故事。

同时,协会携手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星火燎原 潮涌新青”首届马克思主义文化节活动,设置党史回顾、剧本演绎、经典重现等活动,引导青年学子将个人成长与时代使命结合,厚植家国情怀。

(三)校园活动全方位开展

协会围绕校园场景开展系列志愿活动,从丰富有趣的展台活动,到周到细致的基础保障,凝聚多方志愿力量。

在国际志愿者日期间,通过线上发起志愿服务感悟征集大赛,线下设置志愿者五子棋挑战与“无限心流”闯关活动,活动触达人次超过800人,深化志愿者对“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精神的理解,进一步激发其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雷锋月则以“你的暖心贴片,点亮雷锋月”为主题,通过搭建“雷锋月”善举投票墙、引导同学们翻阅“答案之书”探寻答案,推动大家切实体悟雷锋精神,促进雷锋精神落地。

同时,协会立足校园服务与保障,及时组织冬日除冰行动保障出行安全,联合学生会统筹迎新工作及学院迎新晚会等文体活动,以贴心服务筑牢校园志愿根基。

五、硕果盈枝,彰显志愿成效

过去一年,在多方共同努力下,协会收获颇丰:

(一)荣获“十佳志愿服务组织称号”:在山东大学2024年度志愿服务先进典型评选活动中,协会在全校39个志愿服务组织中脱颖而出,荣获“十佳志愿服务组织”荣誉称号。

(二)蝉联山东大学青志联理事会常任理事单位:协会入选山东大学青年志愿者联合会第十八届理事会常任理事单位。

(三)哲心绛韵支教队荣获国家级铜奖:哲心绛韵支教队在第八届立邦「为爱上色」大学生农村支教项目中荣获国家级铜奖,该项目同时获得联合国Movers4Climate可持续发展绿色乡村青年行动支持。

六、继往开来,擘画志愿新篇

(一)打造志愿品牌特色:深入挖掘志愿服务内涵,聚焦心理健康服务、乡村振兴支教、志愿项目提升等现有亮点,结合哲社学院的学科特色,探索更具特色的志愿服务项目,打造和提升协会的志愿服务品牌。

(二)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通过建立并实施新型招募机制、运用哲心社爱班强化培训体系、建立激励机制等措施,吸引更多有热情的学生加入志愿者队伍,在此基础上,深化志愿服务内涵,发动更多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爱上志愿服务。

(三)拓展志愿服务领域:整合现有资源并积极拓展新的志愿服务领域,如环境保护、文化传承与发展等,满足社会多样化的需求,推进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

(四)提升协会影响力:提升协会成员能力,加强学院合作,打造协会独特品牌特色,提升志愿项目可行性以及必要性;同时加强协会宣传,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提升协会吸引力。

(五)完善志愿服务管理体系:完善志愿服务管理体系,建立志愿者“黑名单”,推动志愿服务工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在未来的工作中,哲社学院协会将继续发扬志愿服务精神,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推动学院发展和志愿服务事业贡献青春力量。


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第三届青年志愿者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