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页
搜索结果页
王忠武教授论乡村文明的价值结构与...
4月24日,哲社学院 第24期“思想者”创新论坛在中心校区举行。哲社学院王忠武教授作了题为“乡村文明的价值结构与主体性重构——新时代中国乡村振兴的文明复兴之路”的学术报告。 王忠武教授首先阐述了乡村文明的存在结构、变迁趋势与建构性特征。王忠武教授认为,乡村文明指乡村的进步开化状态,它所指称和表征的是乡村系统在物质进步、文化发展、制度治理和道德改善等层面的发展状况,具有自身的存在结构、变迁趋势和
发表时间:2018年04月25日

“天人讲堂”第100期顺利举办
  4月26日晚,“天人讲堂”第100讲顺利举办。著名学者、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黄裕生应邀带来一场题为“华夏文化的本原性及其普遍主义精神”的报告。  讲座伊始,黄裕生教授提出了近代以来如何在世界文化历史中定位中国文化的问题。通过反思“四大文明古国”和雅思贝尔斯“轴心时代”这两种对于中国文化的定位,他从哲学维度提出“本原文化”的概念重新思考这个问题。他认为,对“绝对者”的觉悟与对普遍性原则的自觉
发表时间:2018年04月28日

“现代视域中的东亚文化”国际学术...
 4月25日至26日,“现代视域中的东亚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青岛举行。此次会议由山东大学中国诠释学研究中心、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主办,青岛大学哲学与历史学院承办。来自韩国岭南大学、台湾云林科技大学、台湾大学、台湾逢甲大学、蒙古国立大学以及其他高校、科研机构、杂志社和出版社等学术单位的近40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开幕式上,青岛大学党委书记胡金焱、山东大学中国诠释学研究中心主任傅永军教授分别
发表时间:2018年05月06日

人文社科一级教授李炽昌谈希伯来智慧
 5月23日晚,“天人讲堂”第101期顺利举办。著名希伯来圣经研究学者、山东大学人文社科一级教授李炽昌带来一场主题为“希伯来智慧中的宗教与人文精神”的学术讲座。  讲座伊始,李炽昌教授就“宗教与人文”进行了解题与界定。他指出,在研究的过程中需要避免中西文明研究的两极化和对宗教与人文之间关于超越和内蕴的对立,并且通过举例儒家经典与希伯来圣经的相关内容,指出“跨文本研究”不同于“比较研究”,而是一种
发表时间:2018年05月25日

中山大学陈少明教授做客朱雀专家讲座
 5月31日,中山大学哲学系陈少明做客哲社学院朱雀专家讲座,作了题为“广’小大之辩’——从庄子《逍遥游》谈起”的学术报告。哲社学院王新春教授主持报告会。  论题从庄子《逍遥游》开始,从字面对原文“小大之辩”的理解是一种世俗的二元论模式,将“大小、高低、贵贱、是非”之类对举,以表达对小者的讽刺,实际是陷入了提高人生境界的道德说教。这种对世俗说教的颠覆在郭象《庄子注》中得到集中体现。对于“小大之辩
发表时间:2018年06月01日

厦门大学王晓阳教授论证自然主义与奇迹
6月7日,厦门大学王晓阳教授做客第147期分析哲学论坛,作了题为“自然界没有奇迹吗?——自然主义与奇迹的兼容论”的学术报告。哲社学院苏庆辉教授主持报告会。  王晓阳教授这次报告的主旨在于论证自然主义与奇迹是可以兼容的,并非不可调和。这是一个大胆且有趣的论证,因为在常识上,自然主义与奇迹明显是相互冲突的,因为奇迹乃是一种超自然的事件,而自然主义的基本立场则认为自然界中不存在任何超自然的事件。王晓阳
发表时间:2018年06月08日

蔡祥元副教授谈感通成象与中国古代...
 6月13日,第二十一场“经典与诠释”哲学对话会在知新楼举行。儒学高等研究院蔡祥元副教授作了题为“感通成象与中国古代哲学的认识论根基——兼论中西哲理差异的根源”的学术报告。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陈治国教授主持报告会,王新春教授点评了本场报告。  蔡祥元副教授的报告由王树人先生关于中西哲学“概念思维”与“象思维”的区分切入,注意到王树人先生对于中国古代哲学“象思维”的阐述尚有模糊之处,在追问象思维之
发表时间:2018年06月15日

中国人民大学聂敏里教授谈什么是形...
 6月16日,第22场“经典与诠释”哲学对话会在中心校区举行。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聂敏里教授作了题为“回答一个问题:什么是形而上学?”的精彩报告。哲社学院傅永军教授主持报告会。  聂敏里教授首先指出,什么是“作为存在的存在”,形而上学如何研究“作为存在的存在”,是形而上学的首要问题。在此基础上,聂敏里教授回顾并排除了从最普遍的存在者的类的角度对“作为存在的存在”的研究,以及海德格尔式的从生存论
发表时间:2018年06月19日

台北大学赖贤宗教授做客现象学与中...
 6月19日,现象学与中国文化论坛迎来第二十二场学术讲座,台北大学赖贤宗教授应邀作题为“海德格尔与老庄:‘无意欲’(das Nicht-Wollen)与无用之用”的专题报告。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现象学与中国文化中心刘杰教授主持报告会。  赖贤宗教授首先通过文献考证,把海德格尔与老庄的对话向前推进到海德格尔的前期思想,反驳了海德格尔只在晚期著作中才开始引用老子的观点。然后赖教授指出了海德格尔与老庄
发表时间:2018年06月21日

中山大学Cordeiro Rodrigues博士做...
 6月19日,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第148期分析哲学论坛在中心校区举行。中山大学哲学系(珠海)研究员Cordeiro Rodrigues博士作了题为“关于动物伦理的关系伦理”(Towards a Relational Theory of Animal Ethics)的学术报告。哲社学院郭鹏副教授主持报告会。  Cordeiro Rodrigues博士的报告主要分为Ubuntu(人道对待他人)的道德
发表时间:2018年06月22日

北京大学吴飞教授做客“天人讲堂”...
 6月28日,北京大学礼学研究中心主任、哲学系教授吴飞做客第102讲“天人讲堂”,作了题为“礼乐文明的基本特征”的学术报告。犹太教与跨宗教研究中心主任傅有德教授主持报告会。  吴飞教授首先从世界文明的视角来看中国文明,认为目前国内学界对“中学”认识的欠缺,实际上是对西学理解得不够,他提出从中西对比的角度谈论礼乐文明。本次讲座重点讨论中国传统礼乐文明的总体特征。  报告主题围绕西方哲学与中国哲学
发表时间:2018年06月30日

东吴大学沈享民教授做客朱雀专家讲座
 7月9日,台湾东吴大学哲学系沈享民教授做客哲社学院朱雀专家讲座,作了题为“新儒家哲学的类型论与动力论——三系说之证成”的学术讲座。讲座由哲社学院傅永军教授主持。  沈享民教授从哲学理论的型态区分与哲学史的动态发展是否相互牴触等问题出发,对学术界聚讼不已的宋明理学即新儒家哲学内部学派分系问题进行了批判分析。他指出,历来探讨宋明理学之“分系”,或未设立一可靠的标准并证成之,或不能囊括大多主要的哲学
发表时间:2018年07月11日

澳大利亚西悉尼大学Dimitris Vardou...
 9月24日,澳大利亚西悉尼大学哲学系副主任Dimitris Vardoulakis 教授做客哲社学院,并作了题为“斯宾诺莎的权威与效用”的学术报告。哲社学院田洁教授主持报告会。  Vardoulakis教授首先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斯宾诺莎理论受到了伊壁鸠鲁主义/享乐主义的影响,这一点可以从斯宾诺莎对于“权威”(authority)和“实效”(utility)的看法中可以看出
发表时间:2018年09月25日

北京大学王思斌教授做客朱雀专家讲座
9月27日上午,哲社学院朱雀专家讲座在知新楼1618报告厅举行,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王思斌教授做了题为“社会研究创新之探讨”的学术讲座。哲社学院社会工作系付立华副教授主持,讲座吸引了诸多教师和同学们前来,现场座无虚席。 王教授从关于社会学研究的争论谈起,引出社会研究的重要因素——创新。他认为,既能与国际接轨,又能说明自己想法的文章才叫创新。随后,王教授从“差序格局”的概念、社会学的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18年09月29日

南开大学刘岳兵教授做客朱雀专家讲座
 10月12日,南开大学日本研究院刘岳兵教授做客哲社学院朱雀专家讲座东亚人文系列讲座,作了题为“中国的日本哲学思想史如何从朱谦之‘接着讲’”的学术报告。犹太教与跨宗教研究中心、哲社学院牛建科教授主持报告会。  刘岳兵教授首先从朱谦之先生的生平简介开始讲起,并对朱谦之先生进行了高度评价,称他为 “中国研究日本哲学史的百科全书式的学者”;接着,他分别回答了什么是“接着讲”和为什么要谈“接着讲”的问题
发表时间:2018年10月15日

共有 4,541 条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共有 303 页   当前第 76 页